1、 学士学位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学士学位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课课 题题 名名 称称 某某填埋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的工艺设计场渗滤液处理的工艺设计 学学 号号 学学 生生 专专 业、年级业、年级 环境工程环境工程 四年级四年级 所所 在在 院院 系系 土木建筑与安全工程学院土木建筑与安全工程学院 指指 导导 教教 师师 选选 题题 时时 间间 2008 年年 2 月月 26 日日 一、设计依据一、设计依据 随着我国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规范建设,大量成规模的垃圾渗滤液需要配套处理。 近年来,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但主要由于渗滤液所具有的水质波动大, 可生化性随填埋时间的增长而下降、氨氮含量高
2、、营养元素失衡等水质特点,目前国内尚 没有一种成熟的典型处理工艺, 大量已建成的采用常规工艺的垃圾处理工程基本都达不到 一级排放标准,因此,一些新颖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受到了重视并得到了大量研发,如 反渗透、渗滤液回灌、土地处理、高级化学氧化和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等。 近十几年来国外学者就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验, 取得了一些成功 经验,有的已用于工程实践。我国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研究方面起步较晚、起点较低,有 不少失败的教训,但也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由于渗滤液水质水量的复杂多变住,尚无 十分完善的处理工艺, 大多根据不同填埋场的具体情况及其它技术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处 理工艺。 纵观
3、国内外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现状, 目前渗滤液的处理方案主要有场外综合处理 和场内单独处理两大类。主要处理工艺有生物处理法、物化法、土地法以及上述方法的综 合。 1、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主要来源 (1)直接降水:降水包括降雪和降雨,它是渗滤液产生的主要来源。 (2)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是指来自场地表面上坡方向的径流水,对渗滤液的产生量也有 较大的影响。 (3)地表灌溉:与地面的种植情况和土壤类型有关。 (4)地下水:如果填埋场地的底部在地下水位以下,地下水就可能渗入填埋场内,渗滤 液的数量和性质与地下水同垃圾的接触情况、接触时间及流动方向有关。 (5)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 这包括垃圾本身携带的水分以及从大
4、气和雨水中的吸附量。 (6)覆盖材料中的水分:覆盖层物质的最大含水量可以用田间持水量(FC)来定义,即 克服重力作用之后能在介质孔隙中保持的水量。 (7)垃圾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水分:垃圾中的有机组分在填埋场内分解时会产生水分。 2、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 垃圾渗滤水的产生量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降雨量、蒸发量、地面流失、地下水渗 入、垃圾的特性、地下层结构、表层覆土和下层排水设施的设置情况等。 (1)降雨量和蒸发量是影响渗滤水产生的重要因素,这可以从当地的气象资料来获得。 (2)填埋场表面的斜坡很重要,在平缓的斜坡上,水易于集结,因而大量渗滤,而在较 陡的斜坡上,水容易流掉,从而减少了到达垃圾中的
5、水量。 (3)填埋最终覆土后,表面上长有植物,可以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并通过叶面蒸发作用 减少渗滤水发生量。 (4)地下水的渗透,要根据场内渗滤水水位和场外地下水来定,对于防渗情况良好的填 埋场,可以不考虑渗滤水得渗出和外部地下水的渗入。 渗滤水产生量波动较大, 但对于同一地区填埋场, 其单位面积的年平均产生量在一定 范围内变化。 3、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 (1)色嗅呈淡茶色或暗褐色,色度在 20004000 之间,有较浓的腐化臭味。 (2)PH 值:填埋场初期 PH 值为 67,呈弱酸性,随着时间的推移,PH 值可提高到 7 8,呈弱碱性。 (3)BOD5:随着时间和微生物活动的增加,渗滤液中
6、的 BOD5也逐渐增加。一般填埋 6 个月至 25 年,达到最高峰值,此时 BOD5多以溶解性为主,随后此指标开始下降,到 615 年填埋场安定化为止。 (4)COD:随着填埋时间的推移,BOD5急速下降,而 COD 下降缓慢,因而 COD 略高于 BOD5。渗滤液的生物降解性可用 BOD5/COD 之比来反映,当 BOD/COD=0.5 时,渗滤液 较易生物降解;当 BOD/COD0.1 时,渗滤液难于生物降解。最初,这一比值将在 0.5 或者更大一点的量级上; 当介余 0.4 到 0.6 之间时, 表明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开始生物降解; 对于成熟的填埋场,渗滤液的此项比值通常为 0.050.2,其中常含有不被生物降解的腐 殖酸和富里酸。 (5)TOC:浓度一般为 2652800mg/L。BOD5/TOC 可反映渗滤液中有机碳氧化状态。 填埋初期,BOD5/TOC 值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填埋场趋于稳定化,渗滤液中的有机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