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 院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 专 业 2009 测控技术与仪器 题 目 基于单片机的水质监测系统设计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 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拟选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水质监测系统设计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近年来, 由于工业生产的扩大及人类活动的频繁增加都改变了天然水的性质 和组织,从而影响了水资源的使用价值并已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因此,人类生活 所需水资源的质量越来越多的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并正在通过各种途径及方法来 改变水资源的质量。 水质监测是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基础,液体的温度、色度、浊度、pH 值、电导率、悬浮物、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等
2、特性参数可以反映液 体的许多理化性质,因此测量液体的特性参数可以有效地监测水质,例如: (1) 地表水及地下水经常性监测; (2)生产和生活过程监视性监测; (3)事 故监测应急监测; (4)为环境管理提供数据和资料; (5)为环境科学研 究提供数据和资料。 水质监测对人类社会有重要的意义:(1)提供代表水质质量现状的数据,供 评价水体环境质量使用;(2)确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分布状况,追朔 污染物的来源、污染途径、迁移转化,预测水体污染的变化趋势;(3)判断水污 染对环境生物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评价污染防治措施的实际效果;(4)为实 现水体污染控制提供数据基础。 文献综述(对已有相
3、关代表性研究成果的综合介绍与评价) 传统的水质监测工作主要以人工现场采样、实验室仪器分析为主。虽然在实 验室中分析手段完、备,但实验室监测存在监测频次低、采样误差大、监测数据 分散、不能及时反映污染变化状况等缺陷,难以满足政府和企业进行有效水环境 管理的需求。鉴于传统监测方法的众多不足,水质的自动监测已经成为有关部门 及时获得连续性的监测数据的有效手段。只需经过几分钟的数据采集,水源地的 水质信息就可发送到环境分析中心的服务器中。 一旦观察到有某种污染物的浓度 发生异变,环境监管部门就可以立刻采取相应的措施,取样具体分析。可见,水 质分析系统最大的优势便在于可快速而准确地获得水质监测数据, 为
4、饮用水安全 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自动水质监测系统的应用, 有助于环保部门建立大范围的监测网络收集监测 数据, 以确定目标区域的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 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 环境水质监测工作更开始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主的监测方向发展。纵观 我国的水质监测体系建设,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建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连续 自动监测管理和技术体系,并已逐渐形成网络。 水质自动监测仪器仍在发展之中,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均有一些专 业厂商生产。目前,经较成熟常规项目有: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 氧化还原电位、流速和水位等。常用监测项目有:COD、高锰酸盐指数、TOC、 氨氮、总氮、总
5、磷。其他还有: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氰化物、 硫酸盐、磷酸盐、活性氯、TOD、BOD、UV、油类、酚、叶绿素、金属离子(如 六价铬)等。科技的日新月异使水质监测手段也越来也多,自动化,机械化成为 水质监测的必然发展趋势。 研究内容(包括基本思路、框架、主要研究方式、方法等) 一基本框架 二基本思路 说明水质监测系统的作用,系统描述水质监测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综述其与单片机技术相结合的优势,构造多功能,适用范围广、操作方便的水质 检测系统。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如:单片机运行基本单元电路设计;水体的温度、电导 率、溶解氧、浊度、pH 值等参数传感器的选型及调理电路设计、通信电路
6、设计 等。要求系统硬件设计合理,可靠性高,具有一定的抗干扰措施。 系统软件设计。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运用 C 语言编写完整 的系统运行程序。要求仪表可以实现正常使用测量显示功能、 信号处理及传输 功能等。 三研究方法 1.在程序编写方面,要运用 C 语言编写完整的系统运行程序 2.采用 PROTEL、PROTEUS 等软件绘制系统电路图,完成系统的仿真与调试 研究进程安排 3.1-3.21(1-3 周)进行毕业实习并完成实习报告 322-3.28(4 周)查阅相关资料,翻译英文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3.29-4.11(5-6 周)完成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仪表的选择 4.12-4.25(7-8 周)完成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4.26-5.9(9-10 周)完成系统软件设计 5.10-5.16(11 周)探讨进一步提高系统测量精度的构思和实施措施 5.17-5.30(12-13 周)完善系统程序设计,完成系统调试并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