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1 目目 录录 第一节、矿井概况第一节、矿井概况 . 3 1、地质概况 3 2、矿井开拓方式及开采方法 3 第二节、矿井的通风系统第二节、矿井的通风系统 . 5 1、矿井通风的要求 5 2、矿井通风系统 5 3、确定通风系统并做技术比较 9 4、矿井通风方式的确定 10 5、采区通风方式的确定 11 6、采煤工作面通风方式的确定 12 第三节、矿井风量计算第三节、矿井风量计算 . 13 1、矿井风量计算原则 13 2、矿井需风量的计算 13 第四节、矿井通风总阻力及等积孔计算第四节、矿井通风总阻力及等积孔计算 . 21 1、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
2、21 2、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 21 3、等积孔的计算 26 第五节、矿井通风设备的选择第五节、矿井通风设备的选择 . 29 1、风机选择原则 29 2 2、风机风压计算 29 3、查找风机并选型 30 4、通风机的输出功率 31 5、电动机的选择及功率计算: 31 第六节、电费概算第六节、电费概算 . 33 、通风容易时期: 33 、通风困难时期: 33 第七节、井灾害防治措施第七节、井灾害防治措施 . 34 1、瓦斯管理措施 34 2、煤尘的防治措施 34 3、防火措施 35 第八节、主要参考文献第八节、主要参考文献 . 36 3 第第一节、一节、矿井概况矿井概况 1、地质概况、地质概况 该
3、矿地处平原、 地面标高150m, 井田走向长度 5km, 倾斜方向长度 3.3km。 井田上界以标高165m为界,下界以标高1020m 为界,两边以断层为界,井 田内煤层赋存稳定,井田可采储量约 1.08 亿吨。根据开采条件,煤炭供求状况 及“规程”规定,确定此矿为年产 150 万吨的大型矿井,服务年限为 72 年。 井田内有两个开采煤层,为 k1、k2,在井田范围内,煤层赋存稳定,煤层 15,各煤层厚度、间距及顶底板岩性参见地层概况简图(详见下图 1) 。矿井 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6.6m3/T,煤层有自然发火危险,发火期为 1618 个月,煤尘 有爆炸性,爆炸指数为 36。 表 1-1 综合
4、柱状图 柱状 厚度(米) 岩性描述 240.00 表土,无流砂 8.60 砂质页岩 8.40 泥质细砂岩,沙质泥岩互层,稳定 0.20 沙质泥岩,松软 2.40 k2煤层,块状 r1.25 4.20 灰色砂质泥岩,细砂岩互层,坚硬 7.80 灰色砂质泥岩 4.80 泥岩细砂岩互层 4.60 薄层泥质细砂岩,稳定 0.20 泥岩,松软 2.80 k2煤层煤质中硬 r1.28 8.20 灰白色砂岩坚硬抗压强度 600900 公斤/cm2 24.86 灰色中、细砂岩层互层 2、矿井开拓方式及开采方法矿井开拓方式及开采方法 采用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由于本矿井型为 150 万吨/a,属于大型矿井,而
5、4 且地处平原,井田走向长度 5 千米,倾斜方向长度 3.3 千米。为了方便安排矿井 运输和提升系统,满足矿井的生产能力的要求,所以决定开凿一个主井和一个副 井,主井为箕斗井提煤用,副井为罐笼井升降人员、材料、矸石,也作为进风井 用,并设有梯子间。 第一水平标高380m, 倾斜长为 8252m, 服务年限为 27 年, 因走向较短, 两翼各布置一个采区。每个采区上山部分和下山部分各分为五个区段回采。每采 区各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和一个高档普采工作面,工作面长度 150m,区段平巷 及区段煤柱 15m,采区巷道采用集中联合布置。 采区轨道上山均布置在 k2 煤层的底板稳定细砂石中,区段回风平巷与运
6、输 上山,区段运输平巷与轨道上山采用石门连接,为了保证生产正常接替,前期东 西两翼各安排两个独立通风的煤层平巷掘进头, 后期东西两翼各安排两个独立通 风的煤层平巷掘进头和一个岩石下 山掘进头。 西两翼各有一个绞车房、 变电所、 火药库,亦需独立通风。主井为箕斗井提煤用,副井为罐笼井升降人员、材料、 矸石,进风用,并设梯子间。 矿井工作制:除综采工作面采用 46 工作制外,其它均采用三八工作制。 井下同时作业的最多人数为 700 人,综采工作面同时作业最多人数 40 人, 高档普采工作面同时作业最多人数 60 人。 5 第第二二节节、矿井的通风系统矿井的通风系统 1、矿井通风的要求矿井通风的要求 (1)每一矿井必须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 (2)进风井口应按全年风向频率,必须布置在不受粉尘、煤尘、灰尘、有 害气体和高温气体侵入的地方。 (3)箕斗提升井或装有胶带运送机的井筒不应兼做进风井,如果兼做进风 井使用,必须采取措施,满足安全的需要。 (4)多风机通风系统,在满足风量按需分配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