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毕设资料网! | 帮助中心 毕设资料交流与分享平台
毕设资料网
全部分类
  • 毕业设计>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课程设计>
  • 实习报告>
  • 相关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毕设资料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报告

    • 资源ID:1409653       资源大小:35.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报告

    1、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报告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报告 一、一、 课题的提出课题的提出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 感激。”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仁义、知恩图报的民族。知 感恩,懂回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的感恩文化源远流长,孟子说:“谨 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就是教育人们要懂得孝 顺父母,敬重兄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知恩图报”、“投我以桃, 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众说周知的古语,都体现着报 答知遇之恩、养育之恩、培养之恩、提携之恩、救命之恩的情愫。事实上,从今 天人类生存和发展

    2、的过程来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一种受恩的情形下生存着,生 活着。大至宇宙万物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和条件阳光、雨露和空气等来,小 至社会中任何一个人对你有形或无形的服务和支持, 如果没有来自方方面面的或 大或小的“恩”的施与,我们就很难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 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 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是人之常情。 然而, 我国社会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各种道德 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导致部分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以至于当 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人们享受着大自

    3、然赐予的阳光雨露,却肆意破坏 朝夕相处的环境; 面对父母的哺育之恩, 孝心和赡养观念却异常淡漠, 只知受惠, 不知感恩; 享受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 只知索取, 不知奉献; 在人际交往中以 “自 我”为中心,只懂被爱,不知回报;在祖国的滋养中成长,对国家、社会给予的 关爱认为理所当然,只会接受,不知责任 感恩意识在逐渐淡化。孩子们不 知感谢自然的滋养之恩,不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 不知感谢祖国、社会对自己培育之恩。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 育,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 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

    4、种感恩心理的形成而感到愉快,更加健康,这也是学生责任 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等健全的主体人格的构建。学会感恩,能够呼唤人间 真情,抒发美好情感,树立崇高追求,陶冶高尚情操,进而营造和谐社会。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 指出对青少年 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要“从他 们的具体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 成教育”。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根据这种指导思想,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二、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 我们提出这一课题并开展相关研究,目的有: (1)通过开展一些实在的感恩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5、,使他们常怀感 恩之心,理解父母、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和良苦用心,尊重他人和其他社会成员的 劳动。 (2)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同时,促成他们感恩行为和习惯的较快养成,并 以此为契机,促进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和健全的人格素养的形成; (3)变幸福为动力,在校自觉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刻苦锻炼自己,自信、自 立,自强,最终回报社会。 (4)寻求实施感恩教育最佳途径和方法。 (5)通过一些具体的感恩活动的开展,培植感恩文化并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三、三、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一般来说,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初始阶段是认知层次:受教者通过教 育的语言感化、实践示范、实例分析产生朴素的感恩情怀,建立基本的

    6、判断 标准;中级阶段的情感层次:经过认知的升华,内化为受教者内心的一种情感, 认识到施恩与报恩是一种自觉的意识,从而在做的过程中产生幸福感与满足 感;实践层次的感恩教育阶段:感恩的行为已经内化个体的品质,外化为日常 行为。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其中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实践是目 的。 感恩教育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一项重要手段,把它作为德育的切入 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感恩意识在每个人心中传递。具备了感恩意识, 学生才会自觉保护环境,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自觉尊敬师长,因为他们对学 校、对教师有深深的感恩之情;具备了发自内心的感恩意识,学生才会勤俭节 约,因为他们已经知道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而不仅仅是语言来表达对父母 的感恩;具备了良好的发自内心的感恩意识,学生会对社会的一切都充满美 好向往,因为他们知道社会给予了他们很多。那么,在实践中该如何实施实施呢? 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从生活入手,让学生 意识到父母、老师、同学和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教育他们知恩图报, 从而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然后通过一些具体活动,让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报告)为本站会员(课***)主动上传,毕设资料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网站客服QQ:540560583,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仅提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请勿用做其他用途,转载必究!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2008-2025 毕设资料网所有
    联系QQ:54056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