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建议 一.写作背景与目的: 响应党中央提倡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号召,我校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工作,其目的在于增强大学生的 实践与创新能力,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关注社会、思考社会,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更好地服务社会。 二.正文 再过两年我将要毕业,即将步入社会,就业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是每个大学生避免不掉的问题。因此谈论大 学生就业问题是刻不容缓的、势在必行的。我之所以选择这个话题,是因为它与我们大学生息息相关。我想在出身 社会以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就必须要了解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认真地思考它,分析它产生的原因。我们要明确立 足点,找准方向,把握机遇。为以后谋的一份工作打下
2、基础。同时也让其他人明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际情况。 今年夏天我询问了三个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两个大学生已经找到了工作,一个大学生还没有找到工作。从 他们的回答中知道就业前景并没有那么的好,现在大学生找工作,要么自己找,要么靠亲戚朋友介绍。可以这样说 大学生就业前景虽不好,但想找一份工作也不难,难在找到一份好工作。话又说回头,谁不想找一份高薪水,工作 时间少的工作,但毕竟这样的工作岗位少,所以就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辩证地说大学生找工作也难。 面对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我收集了一些资料,把它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大学生主体自身的原因 1.知识陈旧,转化率低 大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实
3、际岗位需求相脱离,一些知识都是陈旧的,罗列在大家面前让学生思考、计算。如 何把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不甚知道。我们要在这个经济时代生存,就应该把知识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 只有解放生产力才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大学以基础设施和师资为依托,以大学精神为共同愿景,衡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标之一就是学到了什么,掌握 了什么, 学会并转化为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是什么, 很多大学生却不了了之。 大多数学生在校学习都为了应付考试, 考试结束后都忘得差不多了,上大学学了什么,读大学读了什么,多数大学生都没思考这个较为深层的问题。 2.准备不足,生涯模糊 许多大学生刚开始进入大学校门的那时起就具备了就业的
4、思想基础。大一了解自我,大二锁定感兴趣的职业, 大三提升职业修养,大四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美国的学生为了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 把知识放在实践中学习感悟。而中国的学生为了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了,对就业问题关心 度比较低,注意力和经历都应付考试了。许多大学生不知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 自己有多大的潜能一概不知,到了大学毕业才临时抱佛脚,对就业产生恐慌。 3.依赖性强,创造力弱 大学生依赖性强,一些事情本来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但是要求父母替他们完成。我国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五靠: 考大学靠压(家长监督学习) ,报自愿靠拍(家长定) ,
5、上大学靠供(家长投资) ,找工作靠关系(家长运作) ,选职 业靠感觉(家长凭经验) ,同时中国的大学生的创造力也很差,老师灌输学生知识,学生只会按部就班的做,不会 创新。 4.理念滞后,能力危机 理念是核心价值观, 正确的理念带来正确的行动, 正确行动才会有正确的结果。 就业理念有四大误区: 一是 “宁 愿出国带光环,不在国内做职员”,二是“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做骨干” ,三是“创业不如就业” ,四是“就 业难不如再考研” ,很多大学生在就业的压力下选择了继续读书。 2.毕业院校的原因 就业难不是供给小于需求, 而是学校设置的专业与实际岗位需求的专业不相符, 没有实行人适其教而尽用之。
6、大学专业的设置应根据市场的需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出相应的变化。大学专业的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输出量。 一个好的大学是密切联系社会的,与社会进行着频繁的交流与合作。学校向社会输出的人才是很符合社会的需要。 3.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的原因 1.选人用人,缺乏标准 目前我国的企业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已达到发达国家 90 年代后期水平,但管理方面是发达国家 20 年代的水平, 中小企业选人用人基本没有导入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多数企业缺什么人,用什么人。企业长期处于救火式选人用人 方式,将制约企业的发展。从侧面反映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不到位。 2.目前,我国大中城市人才市场运营分析证明,大学生进市场的总量都在递增,而人才市场的服务手段、服务 方式以及社会各中介服务部门为大学生就业的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为定位初级、管理粗放、产品粗糙。 也就是说,人才市场向大学生介绍的工作与大学生自身的条件不相适应 针对以上就业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在我看来,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正确的就业观念是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到哪就业,干什么工作都应 该用辩证地、发展地、全面地看待,小企业有重要的岗位。偏远地区有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