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2013 年 8 月 1 日至 8 月 15 日,我随本地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参加了*县的大 学生三下乡活动,短短的 15 天时间,我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丰富了生 活经验,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进入村后,一条平坦的五米宽左右的道路夹在两山之间,把我们送到了老乡 家。沿路上柿子树,苹果树,李子树,桃树,核桃树等应有尽有,使我对大自然 倍感新奇。进了农家以后,我发现老乡还养了蜜蜂,猪,鸡,这一切都是城市所 缺失的乐趣。另外我还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家家民风淳朴,邻 里关系和谐,使我毫不夸张感受到了夜不闭户的美好生活。 其实真正身体力行地接触
2、百姓是通过入户的问卷调查, 我们打开与村里百姓沟通 的窗口。他们朴实认真地回答我们的问题,从他们的答话中我不仅认识到了他们 的热情好客和朴实的心,还被他们努力地改变自己境遇的精神所感动。 下面是我的几点具体的体会: 法律知识: 我们这次文件调查的主题就是有关农民对法律的了解的问题。 希望从我们大学生 本专业的角度了解当地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力争以法律为出 发点,总结经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调查中显示 82%的农民不关心法律, 88%的农民没有遇到过法律方面的纠纷。分析其原因,在我看来并不乐观。目前, 我国农业正处在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和从传统农 业
3、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 农村经济还相当薄弱, 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的需要。 在此状况下,人们过着较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活,对法律需求不高,对法律调节 社会生活的要求不高、不迫切。大多数农民对法律不了解,法制教育匮乏也是必 然的。法制教育的匮乏源于农民文化知识的匮乏,农民文化知识的匮乏源于农民 文化水平的低下(目前,占全国 90%以上的文肓和半文盲在农村,农村九年制义 务教育在大多数农村仍无法真正落实) , 农民文化水平低下源于农村经济的落后。 如此循环看来,农村法治就缺乏茁壮成长的土壤,缺乏法治社会所要求的市场经 济基础。农民对纠纷的解决途径往往普遍选择村干部调解或和解的方式。农民的 低收入和贫
4、困阻碍了农民选择成本较高的诉讼程序,使人们对诉讼望而却步。长 此下去,法律的权威、法治的建设会受到严重的损害,人们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就 只能“回归”到人治的老路上去。 农民生活: 深入农民家庭,享受田园快乐的同时切身体验真实的农民生活。短短的三天,使 我对田园生活留下深刻的印象, 鸡鸣犬吠的清晨, 空气格外清新。 早晨是寂静的, 极目远眺四周绿色的群山,美景尽收眼中。白天除了集体活动外,大家还聊天南 地北,开阔了眼界。晚上,我们在屋顶上一起乘凉,看星星。院子里成天充满了 我们的欢声笑语。 经济收入: 龙居村不是一个很大的村子,不足百余户人家,村民普遍种植果树,村民每年平 均收入 3800 元左右
5、。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中等水平。在这个村中农民的收入大 致来自三方面:家中的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为家中的主要收入,妇女则以果树的 管理为主,也是家庭收入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妇女在农闲照顾整个家的同时为 附近村里的手工业家工厂做一些半成品加工,从而贴补家用。这些的收入使村民 过着安定的生活。 在与老乡们的闲聊中我得知这些收入主要用于了孩子的教育投 资。那教育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孩子教育: 在与孩子们的接触和对学校的参观过程中,我对此深有感触。学校并不算大,但 已能保证 31 小学生的学习。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 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我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这的
6、学习环 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 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 感动了,他们有对知识的深切渴望。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 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改革开放 20 年 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让 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 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 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 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 总说:我的孩子都很想上学.其实我们这么辛苦 ,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 孩子们 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客观现实表明:许多家庭都被经 济条件和教学条件左右为难着,家庭条件稍不好的孩子就会失去读高中的机会。 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离发达地区还 有很大一段距离,经济的落后阻碍了教育发展的速度,而教育的落后又反作用于 经济,成为制约经济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最终还得抓住“教育是基础,经济是关键“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