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实践手册社会实践手册 实践主题实践主题 关于大学生交流沟通问题的调查分析 专业、班专业、班 学学 号号 姓姓 名名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评定成绩 任课老师 关于大学生交流情况的调查分析关于大学生交流情况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的目的 近年来交流恐惧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困扰。不善与人交流,沟通中缺乏自信,思 维过于敏感都是大学生交流的障碍,对其适应性和能力的发挥都有负面影响。对此问题我们 做了社会调查,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一)调查内容 1.结合大学生家庭情况,生活情况和学科类别分析其性格喜好 2.综合分析大学生交友圈和其沟通困难的原因 3.了解大学生本人对交流困难
2、的看法和意见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主要通过发放问卷来了解大学生的基本信 息和主要困难,采访了少数同学,了解了他们更深入的想法,再综合分析整理得出了规律性 的结论。 三、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我们调查的对象包括文理工农医等学科其中有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单亲 家庭和双亲家庭等,与身边人交流情况分析如下: 这次问卷调查中,男生与女生比例差不多,男生占中调查人数的 54.55%,而女生 则占了 45.45%。 而参与调查的人中来自城市与农村各占一半;大多数的被调查者是大二的同学,他们占了 66.43%,其次是大一的同学,占了 28.67%。这两个年级的同学是大学生中
3、反映情绪与问题的 较为典型的,而 93.01%的被调查者家庭情况是双亲,父母关爱都有到位。 调查主要在校内进行,所以 68.53%的同学都是理工科专业的,文科的占了 16.08%,农科医 科占了余下的。所以这次调查整体上数据是可靠的。 从调查结果来看,53.85%的人经常与人交流,41.26 的人选择的是一般,3.5%的人偶尔与人 交流,但是还是有 1.4%的人从不与人交流。 关于交流的对象,室友是大学生在一起相处时间最长的,89.51%的被调查者选择的交流对象 是室友; 曾经认识的人位居第二, 有 72.73%的被选择率; 接下来是现在大学的同学 (非室友) , 也超过了一半的选择,达到了
4、69.23%。而对于年龄比我们大的人,比如班主任,辅导员,教 课老师, 选择率都在 10%左右。 这说明, 大学生选择交流的对象基本上都是年龄差距不大的, 这样交流起来才会没有障碍,容易被理解。 对于为什么会选择与这个人交流,基本上都具备一下几个特点,第一,有共同的爱好,第二, 为人随和,易于交流,第三,关系很近,交流机会多。而不喜欢和某些人交流的原因又有这 几种,没有过多的交集,然后没有共同的语言,性格较为孤僻也占了大概 20%。对于身边那 些比较孤僻的同学,86.71 的同学表示愿意帮助,这表明我们的大学生的交流现状是能够改 善的。 (二)结果显示即使可以与人正常交流的大学生接触最多的也是
5、平时最常见的 人,并不愿意或者没有机会与跟多的人沟通。现代的交友手段与日俱增,可是大 学生的交际圈却越来越小,我们认为可能有如下原因: (1)个人心理和错误认知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经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选拔,周围都是与自己能力水平差不多 甚至高于自己的人,发现自己不如以前出类拔萃于是产生自卑、嫉妒甚至敌对的心理,则不 愿意抛头露面,对他人漠不关心,认为自己对别人来说可有可无。 “ 我一般不跟同学说话, 感觉没有话题,想到了话题人家也不一定有兴趣”一个同学这样说。而另一些同学则容易产 生自负心理,他们思维敏感,孤芳自赏,不屑与人交流,遇事不退让。 (2)大学生不懂交流技巧,不善交流 人都需要
6、被赞美,有些大学生木讷,死读书,不懂得适时地赞美别人,而被认为无趣,自 大,这样自然没有人愿意与他沟通。而有些人虚情假意,无法让人感觉到热情与真心。 (3)社会人口政策发展及家庭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家庭不仅存在纵向”关系,而且还存在“横向”关系。 “横向”关系体现为每 个家庭基本有两个孩子以上,邻里之间的孩子相互串门。小伙伴在嬉笑玩耍中避免不了受伤 挂彩,吵嘴哭鼻子,但是孩子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竞争与合作,形成人际观念。自从 我国实施“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后,中国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 “横向” 关系没有了,孩子享受的是“ 纵向”血亲(爷奶、父母)带来的呵护甚至溺爱,从小缺乏集 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荣誉感与合作精神。而且很孤傲,都有王子病,公主病。与别人只要 有一点不爽快或者别人无意中得罪了他们, 他们就不予理睬, 从而慢慢的, 交流也成了问题; 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后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