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去打工,把子女留在家里,这就产 生了留守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自身的问题,对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误区都是 不可回避的,甚至已经成为社会性问题。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对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进 行了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生;问题;原因;误区;思考 据统计,目前中国留守学生有 5800 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 28%,占全国人口数的 4%,留守学生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我工作的青市乡中学也不例外。 该校初中学生中双亲外出的留守学生有 147 人,占学生总数的 42%。父母外出打工
2、后, 与留守学生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大多数 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学生在道德品质、行为习 惯、心理健康、学习等方面出现偏差。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 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一、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一)道德品质道德品质问题及其原因问题及其原因 部分留守学生道德品质差,法制观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不少留守学生欺骗说谎、拉帮结派、欺负同学,更有的留守学生有小偷小摸、打架斗 殴、敲诈勒索等违法违纪行为。这是由于父母法定监护职责的缺失,临时监护人
3、监督 不严,有的溺爱,有的觉得别人的孩子不好管而放弃管教。调查发现留守学生监护人 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 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 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导。另外,社会上的 不良风气也对留守学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二)(二)行为习惯问题及其原因行为习惯问题及其原因 2 留守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 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在家 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
4、、我行我素。 (三)(三)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原因及其原因 1.性格柔弱内向 留守学生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戚 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 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 2.自信心不足 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 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 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据调查,仅有 15的孩子能够自觉学 习,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学习。 3.寂寞无聊 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 感到寂寞, 进而产
5、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 这种寂寞的心理必然导致精神上的空虚,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格。 4.逆反心理严重 留守学生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 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 5.怨恨父母 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 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四)(四)学习问题及其原因学习问题及其原因 大多数留守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尽管有许多留守学生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 愿望,然而,留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学生只
6、 有 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 88!其中男生的学习问题普遍比女生严重。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 3 自控力较差又缺乏父母的监管所造成的。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学生反 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 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二、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管理的误区二、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管理的误区 (一)(一)老人全部包揽家务劳动,使孩子失去一切锻炼的机会老人全部包揽家务劳动,使孩子失去一切锻炼的机会 现在的孩子少,心疼是理所当然的,但要让孩子做一些必要的家务劳动。有些孩 子甚至吃饭要长辈添,喝茶要长辈倒,他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样的娇生惯养, 使孩子养成懒惰的习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产生了严重的 依赖思想。现在的学生,吃不了苦,当老人们讲过去的苦难生活时,他们觉得离自己 太遥远,往往嗤之以鼻,甚至认为那是老年人编造的谎言来欺骗他们,尤其是父母外 出打工的留守学生,让隔代长辈管教他们,由于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常常是隔靴骚 痒,不得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