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毕 业业 论论 文文 题 目: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姓 名: 学 号: 年 级: 层 次: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 *大学大学 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摘摘 要要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 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 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 言。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 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
2、条件。 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 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文章首先 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 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 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语言 方言 语言习得 意义 目目 录录 第 1 章 前言 1 第 2 章 解析语言习得 2 第 3 章 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3 3.1 方言对母语习得的影响 3 3.2 方言对外语习得的影响 4 第 4 章 如何利用及应对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5 4.1
3、 重视及加强普通话的学习 5 4.2 建立一种“方言标准语”的互补式语言习得模式 5 第 5 章 结论 6 1 第 1 章 前言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 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 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 言或外语。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 中无意识地学成的, 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 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 与地域
4、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 化音的北方口音。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方言对语言习得到 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 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2 第 2 章 解析语言习得 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 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 (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 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习得”这一术语通常 比学习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
5、主义学习理论连在一起。语言学家、心理学 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习得,是为了了解语言学习所运用的方法,指出发展过程中 的阶段并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采用的方法包括对语言学习者的纵贯研究及实验方法, 并着重研究音位、语法、词汇及交际能力的发展。 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语言习得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学习和掌握语 言。 换句话说,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实际上可以视为同义语。 那么,为什么我国语言学界, 尤其是中小学外语教学界,关于这个问题却要区分“习得”和“学习”,并为此而争论 呢?笔者以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中小学关于语言习得的讨论,几乎全部集中在 Krashen 关于“习得”与“学习”的理论上。那么
6、,我们就先从 Krashen 的理论谈起。 可以说,Krashen 的理论主要是建立在区分“习得”与“学习”之上。Krashen 认为:习得是无意识的过程,如同第一语言掌握的过程。当习得发生时,习得者不一定总 能意识到这个过程,他/她也不一定能意识到这个过程的结果。他同时认为,学习是掌握 有意识的知识,是“知道这种语言”(know about the language)。 需要澄清的是,Krashen 并没有认为课堂教学只是学习,而没有习得。由此可见,Krashen 自己的主张是“习得” 加“学习”。在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Krashen 认为,仅靠学习不能使得学习者达到实际 使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在他看来,只有“习得”,而不存在“学得”。换句话说,按照他 的观点,仅靠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没有听与读的语言实践过程,人们无法达到运用语言 的程度。因为按照他的观点,仅依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