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毕设资料网! | 帮助中心 毕设资料交流与分享平台
毕设资料网
全部分类
  • 毕业设计>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课程设计>
  • 实习报告>
  • 相关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毕设资料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书笔记

    • 资源ID:1409052       资源大小:2.23M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书笔记

    1、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读书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是彭一刚先生的一部经典著作。 此书在概括中国古典 园林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在于“艺术再现自 然” 。他运用大量插画与简单的文字、清晰的分析图来直观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 插图虽不如照片真实,但是可以直接阐明问题。看到序言里先生说插图比文字花 费的时间更多我便仔细的观摩了一下插图, 那精巧的钢笔画比照片更能表现出了 园林的魅力, 令我惊叹。 简单通俗的文字与清晰直观的分析图直接让人抓到重点, 令人受益匪浅。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技巧和手法,并就中国南、北园林艺术风 格差异做了详细的比较。 全书分二十五个小部分,

    2、依次介绍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史、 分布特点、中国古典园林自身的一些特征、南北园林的比较:从形式、布局、空 间特点、 造园特点等几个部分入手, 向读者直观而又详细的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 这本书十分通俗易懂和那种故作晦涩的书截然不同, 哪怕是从未学过的人看到此 书也能领会其中奥妙。其中我想浅谈一下“两种哲理、两条路子” 、 “藏与露” 、 “疏与密”等这几个章节. “两种哲理、两条路子”里阐述了中、西方造园风格的不同,前者是着眼于 自然美,就是园林设计要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 来,从而做到“虽由天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后者是着眼于几何美,园林设计 要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

    3、确的轴线引导,讲求几何图案的组织。中、西园 林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是它们各有千秋,并没有孰好孰坏。读西方园林的时候书 里详细的讲了这两者的原因,由于东方是压抑的封建统治人们追求自然,而西方 当时人们流离失所渴望极权,所以园林也建造的具有人工痕迹。 “藏与露”不论是诗词绘画还是其他作品,含蓄曲折暗喻的手法往往比直白 的语言表述更扣人心弦,园林也是不例外的,藏景于山石之后,景突然呈现在眼 前会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远远比从远看就看到的景色更加惊喜,一种柳暗 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藏而不露更有境界,也不会让细碎的美好景色被前方的景色 夺取光芒从而忘记欣赏。 这让我想起崔凯先生在做杭帮菜博物馆时为了不让博

    4、物 馆成为一个会使旁边真正需要保护的景色成为陪衬的喧宾夺主的建筑。 他将楼分 成无数小块并在屋顶上种植绿色使这个巨大的楼隐于山上。这也是藏与露的体 现。通过将其藏起来使整体更加和谐也更加有深邃的意境。 “疏与密”均匀分布一般是西方园林的做法,整整齐齐,显得十分规矩。而 疏密相间的做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十分常见。 作者先生绘制了留园狮子林等的抛 面与平面。通过这些钢笔绘制的图能清晰地看出,这些园林没有一处是相同的, 间隔也是不相同的,有疏有密看起来一张一弛十分舒服通过图上可以看出,东部 密集、西北稀疏,疏密有致,图上看起来十分舒服。中国 古典园林让人欲罢不能的地方更多是疏密不仅仅按照逻辑来规矩的摆

    5、设, 而是更 多根据园林本身的形状,看似没有规律的布局其实蕴含着许多的玄机,中国古典 园林不是像英国风景园林那种一昧模仿自然, 而是掌握自然韵律却不避免人工雕 琢的痕迹,在自然之上加以修饰。 “高低错落” ,中国古典园林很少建在一片大平地上,大多是高低错落的。 园冶中也记载了:“园地唯山林最胜” 。 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其实也阐述了很多道理, 中国古典园林实际上都是在较小的空间创造出更多的空间, 使蜿蜒曲折的路走起 来十分有趣。在颐和园观察的时候,我发现“爬山廊”十分狭长,走在其中甚至 感觉不到较大的高差变化,从廊中走出之后才会发现,实际上高差较大。用“爬 山廊”连接起来的建筑高低错落十分有趣,而

    6、“跌落游廊”的外形更加别致,使 整体具有了层次感。建在山上的园林远远比在市井中的更舒畅虽然在市井平地 中, 仍然通过堆叠山石的手法构建了高低错落的景象。 从手绘图可以直观的看出, 在规模极小的院子中,通过折线增加了空间的大小与层次感。 “渗透与层次”中, “利用空间的渗透也可借丰富的层次变化而极大的加强 景的深远感”和“园林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变化,主要是通过对空间的分隔与联系 的关系处理所造成的。 ”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不拘泥于庭院范围,而是通过借景 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得园林内部景观和外部景观相互联系,营造出整体的园林 景观。这样,游人无论动着观看还是静着观看都能看到美妙的景观,将园林整体 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再利用自然的风、光等因素 是的大空间有自己的动静结合, 虚实对比等让人们有循序渐进, 渐入佳境的感觉。 在现在景观设计中,也要学会借景、造景、对景等手法的运用,实现建筑和外部 空间的互相利用,融会贯通。设计时也考虑地形、光、风、环境,充分利用这些 外界因素,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做到设计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其中框景这种 手法在西方园林中也有类似的作品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书笔记)为本站会员(毕****文)主动上传,毕设资料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网站客服QQ:540560583,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仅提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请勿用做其他用途,转载必究!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2008-2025 毕设资料网所有
    联系QQ:54056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