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环境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 中外园林史中外园林史课程论文课程论文 题 目: 扬州与苏州古典私家园林的比较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提 交 日 期: 2 扬州与苏州古典私家园林的比较扬州与苏州古典私家园林的比较 读中国古典园林史有感读中国古典园林史有感 最近在读周维权先生写的中国古典园林史 ,虽然还没全本读完,但读到第七章第 七节“江南的私家园林”中的“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造园活动集中于扬州和苏州两地, 大体说来,乾、嘉年间的中心在扬州,稍后的同、光年间则逐渐转移到苏州。 ”让我联 想起老师上课时也提到过明清时期扬州和苏州的造园活动极其繁盛,这两地的园林艺术 可视为江南园
2、林的代表作。于是便对比较出扬州和苏州私家园林的差异并探索导致其差 异的因素产生兴趣。 1 扬州与苏州私家园林的发展历程扬州与苏州私家园林的发展历程 1.1 扬州私家园林的发展扬州私家园林的发展 扬州园林处于成熟后期,此阶段相当于清王朝的中期和后期。例如:扬州园林的代表 作瘦西湖,虽然隋唐以来便有人“择地构园” ,但真正形成“两岸花柳全依水,一 路楼台直到山”的格局,还是在清代乾隆皇帝南巡后的“争地构园” ;著名的个园为清 代中叶盐商黄应泰所建的私家园林;何园则是清代光绪年间道台何芷所建。这一时期的 园林继承了上代的传统,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同时也暴露出封建文化发展到极致的 情况,反映了末世的
3、衰颓迹象。处在封建社会即将解体的末世,文人、士大夫普遍争名 逐利,追求生活享乐。传统的清高、隐逸的思想越来越淡薄,这点从扬州园林的娱乐、 社交功能上升上可见一斑。 1.2 苏州私家园林的发展苏州私家园林的发展 从时间上来看苏州园林的造园时间整体上要早于扬州园林。在阶段上看,苏州园林大 都建于成熟前期,即我国历史上的宋代至清初时期。园林体系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完全定 型,造园艺术和技术基本上达到了最高水平。以苏州四大名园为例:沧浪亭始建于五代 吴越时期,北宋庆历年间,诗人苏舜钦购园整修成形;狮子林为至正二年,天如禅师为 纪念其师中峰禅师所建;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留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太 仆
4、寺少卿徐泰罢官归田后,于此大治园圃,后清嘉庆三年,广西右江兵备道刘恕扩建。 2 要素对比要素对比 2.1 园林建筑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在城市的分布两地稍有不同。 苏州园林多是零散分布与城市内与城郊,而扬州 园林和住宅的分布在城区内较为集中,东关街、 花园巷均有分布。 苏州与扬州的园林与住 宅范围外均有高墙围挡,而内里建筑却各有千秋。前者是江南园林建筑的典型代表,后者 3 则是兼具江南特色与北方官派于一身。 从建筑风格上看,苏州和扬州也大有不同苏州的建筑多出自本土工匠,所服务的人群是 文人雅士,他们具有极大的共性,所以不但建筑形式统一,还有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也高度 统一,使苏州地区的园林形成一个整
5、体的系统,是多个个性的合而为一。扬州建筑性格特 征明显主要因为扬州历来融合了大江南北诸多人才于一地,不但有本土造园家参与造园, 还有戈裕良等非扬州本土人士,匠师之间的频繁交流促使园林风格多样化, 也使得建筑形 式具有多方特色,南秀北健融为一体。 在建筑色彩上, 苏州园林中建筑的色彩 以淡雅幽静为主,而提到苏州古典园林,就 会使人联想到“粉墙黛瓦” 。墙面通常为 纯白色,柱头、梁、朽皆、瓦片为黛色,有 时柱头用黑色退光,其色彩冷隽,与白色的 墙面形成强烈的对比。 黑与白的建筑色彩 在苏州诸多园林中广为运用,形成了 “大规 模的粉黛格局” 。而扬州园林的建筑色彩 较苏州园林来的浓烈,这与扬州的地理
6、位 置与皇帝 “南巡” 的历史有着极大的关系。 扬州曾是我国南北交通的枢纽,各地豪儒、 商贾匠师都汇聚与此,加上清朝皇帝多番 “南巡” ,皇家的匠师、 周边地区的匠师与 扬州本土匠师之间技术交流频繁,使得扬 州建筑的色彩融合了江南清逸淡泊的粉 黛之色与皇家豪华气派的浓重色彩,成为 居于二者之间的一个过渡。 在建筑的细节上,扬、苏两地也存在鲜 明的差异。就窗来说,其形式有三:洞窗、花窗、漏 窗。在苏州园林中,三种形式的窗皆有采用。洞窗如拙 政园“与谁同坐轩”轩临水而设,造型小巧玲珑, 四面 通透,其平面、屋面、窗洞、石桌、围栏均为扇面,扇 形的洞窗在此不单从形式上呼应了主题,而且为人的 视线提供穿透的空间,不觉轩小,还可皆用窗后的植物 形成一副扇面图画,也应了“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 的雅兴。拙政园水廊上的漏窗外框都是方形,内里图案各不相同,既有以直线造型为主,也 有曲线造型的,或者直曲相间,直线造型一般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