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书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彭一刚 学 院:建筑与艺术学院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之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之庭院理水庭院理水 前言:前言: 中国古典园林拥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 它蕴含着中国人的 审美观念和人文理想,它以山明水秀的风景、巧妙而严谨的布局、诗情画意的境 界,使人流连忘返。它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名片,向世界宣扬着中国人对美的 理解和认识。同时它辉煌的艺术成就也让世界瞩目,对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论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还是寺观园林,也不论园林 在大小、风格、地域上如何不同,水都是非常重要的造景元素之
2、一。水也是最为 活跃的,被称为园林的“眼睛” ,是园林的生气、灵性所在。水是生命之源,乐 水亲水,近水而居是人的天性。水孕育生命,滋养生命,为大地带来活力,为人 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保障。由于其自身的特性,水除了对人类的生活具有实用功效 外,在园林景观中,水艺术的塑造还一直受到历代造园家的推崇。水在园林中连 接着园林中的各种景观要素, 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水体还可以展现各种形态的美: 有流动的美、有静态的美。园林中的水亦可以为人们提供赏景、泛舟、听泉、观 瀑等美妙的艺术享受。 本文记录、归纳、总结了彭一刚先生所著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一书中第 23 章“庭院理水”中的相关知识。通过细致研读与思考,增进
3、对中国古典 园林中水景设计、布局的全面认识。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水景 正文:正文: 园林中的理水指的是在造园活动中把自然界形态多样的水纳入到园林的景 色内并且加以利用。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博大精深,其中包含着古典园林的设 计者对因地制宜原则的理解, 对空间尺度的把握, 对水景理水手法的熟练运用等, 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一、园林理水手法:集中和分散一、园林理水手法:集中和分散 1、集中布局: 古典园林水体采用集中布局的方法,通常是中、小型规模的庭院为主,其特 点是:把水池作为整个园林的中心,模拟大海、 湖泊或者池塘等自然景观开阔且平静的水面, 可 以使人产生心旷神怡
4、的感觉。 然后把建筑环列水 池四周,使其形成内聚向心的格局。特别是小型 园林, 采用集中布局形式可以使园内的有限空间 产生开朗幽静的感觉。 园中水池多采用山石营造 出自由曲折的驳岸,极具自然情趣。 至于园中水池的形状, 通常以弯曲自由的不 规则形式为主。例如苏州畅园、网师园和留园等 等,都是把水池作为中心,并且不规则形式的水 池,会使建筑物和水池之间多少留有一定的地 面, 在这些地面上可以堆叠山石或者种植花草树 木,与水池形成强烈对比, 从而使庭院空间的 层次变得丰富,蕴含自然情趣。 在一些大中型的古典园林内,水池位于园林庭 院的一侧,另一侧则遍植草木堆山叠石,形成半山 半水的格局,这种也属于
5、集中用水。如苏州留园内 的中部园区,就是这种格局,池水位于庭园的东南, 空出的大片地面设置假山,山上高密度种植各种树 木花草, 形成一片山林景象。这样一水一山的设置 极大的体现了自然意趣。 在大型的皇家园林中,集中用水同样普遍存在。比如北京的颐和园以及圆明 园中的福海、北海公园等都是大面积采用集中用水。只有在大面积园林中才能够 达到如园冶所谓“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效果。但是这样的情况 不能和私家园林一样采用水面四周环绕建筑的做法。由于水面辽阔,常用水来围 绕陆地形成岛屿,在岛上环岛布筑建筑,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扩散、离心的整体格 局。大面积水体中都设置有岛屿,比如在秦、汉、唐时期的宫苑中
6、一般都设置有 “太液池” ,池中设“蓬莱、方丈、瀛洲”诸山,山上建有各种楼殿阁宇。 颐和园、北海中大水面中的岛屿都偏于一侧,将湖面划分为一大一小,大的 集中用水,将水池充满整个庭院 水池偏于庭院一侧 水面浩瀚无垠,小的水面恬静悠然,对比鲜明。 其中以北海最具代表性,北海以水体包围琼华 岛,琼华岛的位置位于水体的东南侧,从而将 整个水面划分为西北大、东南小,两个水面对 比强烈,衬托出西北水面非常开朗辽阔。 2、分散布局 : 同集中理水相对的是分散理水, 常常采用化 整为零的手法,用河渠等将大面积的水域划分成多个相互联通的小水域,给人造 成一种水体无源无终、深邃藏幽、不可穷尽的感觉。 大的水面若没有河流连接给人的感觉像是一潭 死水,没有生机。若将水体的一角设置成一弯细流, 再折入山石之间或者临水建筑的基座之下,人们就 会觉得水是从这里流出来的,有了源头的水就富有 生机了。 分散用水还可以使园林整体形成多个景致中心, 比如在水体面积相对宽阔的 地方可以因地制宜的设置假山花草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