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中外园林史课程论文中外园林史课程论文 题 目: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2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极具古代文人的气质特点,以整体自然环境为背景,加之 园林建筑的组合,营造出符合中国传统审美特征的自然景观。 关键词:古典园林;自然景观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水平历经千年历史达到“虽由人造,宛白天 开”的天人合一、物我并融的境界。且影响了东南亚及世界许多地区园林艺术的发 展,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中独树一帜,占据重要的地位。所有建筑样式的产生和发展, 都是时代生活方式,生产技术水平以及文化审美意识的体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 有宅必有园,有园必有景的传统居住观念,也因
2、封建统治阶级贪图奢华而为后世留 下了许多旷世恒久的园林艺术作品。贝聿铭先生曾向中国建筑设计师提出要从设计 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这其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对传统造园历史、文化东西 方造园艺术的比较以及对传统造园手法做具体的分析。 一、中国古典园林简史 中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诗经中描述,早在周文王时代就有 营建宫苑的活动。历经几千年漫长的发展,最终达到明清成熟时期,而造就出承德 避暑山庄,颐和园等旷世杰作。这其中虽有起伏和曲折,但总的趋势是由浅陋到精 巧不成熟到成熟。总的园林发展史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从周至汉:属于萌芽 期。主要是皇家苑同,规模虽大,但基本属于自然规划的性质。直到汉
3、朝时期逐渐 出现人工开池, 造山堆石的活动。 但基本上都属于粗浅的意识朦胧的创作阶段 2、 魏、 晋、南北朝:可看作造园艺术的形成期 初步确立了再现自然山水的基本原则。逐步 取消了狩猎,生产方面的内容。而把园林主要作为观赏艺术来对待。除皇家苑囿外, 还出现了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3、隋、唐、五代:是我国传统园林基本的成熟期。 随着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完善,大量的园林艺术作品尤其是 大规模的皇家园林艺术作品不断涌现。从而使古典园林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这其中古代文人直接参与造园活动。诗人画家皆把诗情画意寄与园林的创作之中。 使得这一时期的园林艺术营造出一种赋予中国古代文人风雅自
4、然的意境 4、 宋: 继隋、 唐、五代的成熟期之后,宋期伴随着文学、诗词、特别是绘画艺术的发展,对大自 然意境的更深一步的领会。艺术理解的进一步完善,使得这一时期的园林艺术达到 空前的繁盛阶段。5、元:由于元朝在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的停滞不前。加之造园活 3 动的减少。造园实践处于低潮阶段。6、明清:这一时期因封建王朝经济效益发展, 文化艺术领域内实践与理论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阶段。造园活动在数量、规模 或类型方面都达到空前的水平。造园艺术、技术及风格样式日趋精致完善。士大夫、 文人、艺术家皆投身于造园活动中。计成所园冶一书从造园的风格流派、造园 技巧、整体布局方式及造园意境等方面,综合总结了
5、前人的经验。十分精辟地禅述 了园林艺术的内在规律与构成特点。虽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作为中国古典园林集 大成之作园冶确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理论的典范。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文人”造园,借用人工的手法,或种植花木、或堆山 叠石,或引水开渠。以整体的自然环境为背景,加之园林建筑的组合,营造出符合 中国传统审美特征的自然景观。这其中建筑、山石、水、花木构成中国古典园林的 四大要素。 1、园林建筑 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虽然不像西方那样一味地追求几何美,但在对待城市、宫 殿、寺院等建筑的布局方面,却也十分喜爱用轴线引导和左右对称的方法而求得整 体的统一性。而中国园林建筑和其它类型的建
6、筑无论从情趣上和构图原则上,所呈 现的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关系。大都采用亭、台、廊、榭等自然成趣的建筑形式。 它强调的有法而无定式即不为任何清规戒律所羁伴。而最忌坠人窠臼与故辙。在这 种思想的指导下,建筑构图所持有的那种明晰性条理性在园林建筑中却很少体现。 而回环曲折,参差错落,忽而洞开,忽而幽闭的手法则常可赋予园林建筑的无限的 变化。 对于一般建筑来讲,建筑通常扮演构图的主要角色。而其它要素仅起烘托陪衬 作用。但对于园林建筑来说,则必须使建筑与山石、水池、花木巧妙地相结合。只 有这样才能把建筑美与自然美浑然地融为一体,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白天开” 的境地。 2、堆山叠石 石在我国古典园林乃至现代景观设计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构成原素,也是中国传 统园林所特有的构成手法。山石的运用在我国传统园林艺术中所占有的地位是十分 重要的。园,不分南北、大小,几乎是凡有园,必有山石。中国古人对.石的喜好与 4 偏爱是旷世独有的。两方园林采用是经人工雕琢,严格分布的几何化的构成方式。 作为景观要素,中国古人则不仅师法于自然,而且能脱化出自然界凝练、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