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毕设资料网! | 帮助中心 毕设资料交流与分享平台
毕设资料网
全部分类
  • 毕业设计>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课程设计>
  • 实习报告>
  • 相关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毕设资料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读书笔记:《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 资源ID:1409041       资源大小:2.61M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读书笔记:《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1、 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姓 名: 学 号: 院 系: 建筑与艺术学院 专 业: 环境设计 班 级: 指导教师: 彭一刚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在这本书里简要介绍历史发展 改革的基础上, 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 改革的基础上,突 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 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 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 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 观点, 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全书分二十五个小部分,依次介绍了中国园林的发展

    2、史、分布特点、中国古 典园林自身的一些特征、中西方园林的哲学比较:从形式、布局、空间特点、造 园特点等几个部分入手,向读者直观而又详细的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每一个章 节都十分通俗易懂,并配有很多插图,让初学设计的人能够一目了然。其中“内 向与外向”、“藏与露”、“虚与实”、“看与被看”等这几个章节让我映像深 刻。 (1)内向与外向 内向与外向作为互相对立的两种倾向不但体现在古典园林的布局形式和一 般建筑的空间组合之中, 而且也体现在人们的行为心理乃至整个民族的传统习惯 和性格特征之中。所谓内向,以我国古代情况而论,作为东方民族,又长期禁锢 在封建宗族的法统之中,便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以内向为主要

    3、特征的民族性格, 它几乎渗透于人们生活得各个方面,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建筑的布局形式。四合院 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内向布局的形式,主要特征为:所有的建筑均背朝外而面向 内院,从而形成一个以内院为中心的布局形式。这和西方的花园别墅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西方以建筑为中心,并在其四周布置庭园绿化。 小型的私家园林多取内向布局的形式,尤以苏州的最为典型,如半园、畅园 均属这种布局形式。它的特点是所有建筑均背朝外而面向内,可以布置较多的建 筑不至于造成局促的局面。但这种内部布局也有其局限:其一是规模不宜太大, 若院内太大,势必会使所形成的空间院落空旷单调。其二,由于这种布局从外部 看常常显得封闭,沉闷而无生气。

    4、 例如苏州沧浪亭,采用了内、外相结合的手法,其主要景区就是以山为中心 而在其四周环列布置建筑,亭、廊就布局看显属内向形式,但实际上并无向心的 感觉。在以山为中心的情况下,理应按照人的视觉具有离心、扩散的特点而取外 向的布局形式。在四周临水的岛地上布置庭园,也适合于采用外向布局的形式。 (2)藏与露 所谓“藏”,就是遮挡。不外乎两 种方法:一是正面遮挡,这往往为一般 建筑所忌讳,但园林建筑却不很在意。 狮子林中的卧云室如从背面看就属于 正面遮挡,而且挡的相当严实,但效果 甚佳。另一种是遮挡两翼或次要部分而 显露其主要部分。后一种较常见,一般 多是穿过山石的峡谷、沟壑去看某一对 象。例如留园中部水

    5、谷深处看曲溪楼就 是属于这种情况。 任何艺术作品想要向展现给世人 看不外乎两种方法:一种是率直地、无 保留地和盘托出;另一种则是取含蓄、 隐晦的方法使其引而不发,显而不露。 中国古人就十分喜欢后者。中国古典园 林与诗词、绘画的关系及其密切,很多造园设计师同时还是诗人。中国人对于一 些景观的表现更加偏向于含蓄的表达,即所谓的藏。在园林中,不论高大的楼阁 或小巧的亭,全然地袒露总不如半藏半露显得更含蓄、意境深远。其实藏的方法 总结起来就是两种:一是正面地遮挡,另一种是遮挡两翼或次要部分显露其主要 部分。后者比较常见,一般多为穿过山石的峡谷、沟壑去看某一对象。不过从某 种意义上将,藏是为了更好地露。

    6、 总之,古典园林,不论其规模大小,都极力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并总 是千方百计地把“景”部分地遮挡起来,而使其忽隐忽现,若有若无。 (3)虚与实 虚与实是一对既抽象又概括的范畴,它涉及范围很广,大凡诗词、文学、绘 画、雕塑等一些艺术领域,都会遇到虚实关系的处理。在造园手法中虚与实通常 都是和疏与密、藏与露、浅与深等手法相互联系,实现一种意境深远的景观表现 形式。 园林艺术中所指的虚,即虚空之意,有时也指数量上的短少;实指实景,即 客观存在的景物,有时也指景物的密实、充盈。虚与实的关系不能完全等同于哲 学本体上无与有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对美学范畴,虚与实还暗含着人类的情感因 素:虚象征一种空泛、寂寥的情感与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实代表从事与勃发, 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因此,虚实之间的互相转化、虚实相生、虚实结合等辨证 关系,不能仅从哲学意义上考察,在园林艺术中,虚与实之间的互相渗透,园林 空间的变化多端,园林景点的穿插与点缀都反映了人类的情感偏向。 在造园艺术中涉


    注意事项

    本文(读书笔记:《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为本站会员(毕****文)主动上传,毕设资料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网站客服QQ:540560583,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仅提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请勿用做其他用途,转载必究!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2008-2025 毕设资料网所有
    联系QQ:54056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