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中国古典园林史有感 读了周维权的这部中国古典园林史,我回顾中国园林产生发展的辉煌衰 落历程。他对于这本著作的中国园林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和希望。这本书不仅给我 们细致分析了园林发展的不同阶段情况和每一个历史时期、朝代那些名园(皇家 的、私家的、公共的)的具体状况,更珍贵的是对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历史背景做 了介绍、发展特征做了概述和小结,书中也附带了大量古代名园的复原地形图和 图片,使我看这本书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本书主要写了:绪论,第一章 中国古典园林总述,第二章 园林的生成期 殷、周、秦、汉(公元前 11 世纪公元 220 年),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公元 220589 年)
2、,第四章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 元 589960 年),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公元 9601271 年), 第六章 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公元 12711736 年),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公元 17361911 年)。 这本书具体内容主要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阶段、中国古典园林的类 型、 特点、 以及后面的中国近代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经生成期、 转折期、 全盛期、成熟时期、成熟后期五个阶段,形成了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园林。主 要类型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先是皇家园林,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家私有苑、宫苑、花囿、御园等, 无不利用其建筑
3、形象和总体布局以显示皇家的气派和皇家的至尊。例如故宫、天 坛、日坛、天安门,我虽然没有去过这些地方,但我从网上、电视上都看到过它 们,确实让人心生崇敬,感觉是那么的气势恢弘和至高无上。 然后是私家园林,它是属民间的官僚文人、地主、富商们所有,绝大多数为 宅园。多以江南园林为代表,个体形象玲珑轻盈,室内外通透,空间多变,纯山 水空间,山石与建筑围合的空间,庭院空间,甚至疏角、廊侧、墙也做成小空间, 形成小景。而北方的园林布局规划比较重礼仪,浑厚凝重。 第三个寺观园林即佛寺与道观的附属园林,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环境。它很 讲究绿化多以栽培名贵花木而闻名。例如:五台山、玉华山、峨眉山、天目山, 十大洞
4、天、七十二福地,基本上都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引得无数文人名士慕名 而来,借住其中,读书养性。 总结一下,园林按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园制宜的原则去设计,分为五 个时期:1.古代时期 2.中古时期 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4.自然风景式时期 5. 现代公园时期。世界园林分为:东亚体系,西亚体系,欧洲体系。欧洲园林体系、 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 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 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西亚园林体系 古兰经 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 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东亚园林体系 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 “瑶池”和“悬圃
5、”;文字记载的“囿”、“圃”。园林发展的三个文明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第二阶段:农业文明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 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 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 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园林体系。 中国幅员辽阔,江山多娇,960 万平方米跨越不同的气候带,地形地势复杂, 水景众多,造就了辽阔的地域内山脉蜿蜒,大河奔流,海岸曲折,湖海罗布,植 物繁茂,林相丰富,大自然风景旖丽多姿,这给园林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6、激 发古人从中吸取,去创造自然式园林。 在这神奇的大地上也孕育了一个泱泱大国,对世界文明和进步作出巨大贡 献。大地山川,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扬华大宝,历史文化悠长的丰富积淀中孕 育出中国古典园林,一个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精 英,显示了华夏民族的灵气,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和高度的艺术境界,在世 界上独树一帜,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我们作为高等学府的环艺专业是培养从事园林建设的高等人才,就有必要学 习古典园林,掌握之特点,再结合国外的园林文化,去为社会主义的园林事业服 务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 “只要有 不同民族的存在,就有各自的传统,传统并不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就人类 社会,经济,文化而言,却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发展,但是不能把传统与时间 上的过去等同起来。处在当今世界开放的格局,处在全球信息文化社会的网络时 代,中西文化(当然也包含园林,园林是具有强烈的文化属性的),新旧文化 (现代园林文化,传统园林文化)必然发展借鉴变异复合,从而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