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心得体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心得体会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源远流长, 由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极大的丰富了人类 文化的宝库。彭一刚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这本书里简要的介绍历史发展改革 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 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的美学的观点,进 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 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内涵的再现。 本书在概括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的基础上, 着重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 基本特点在于“艺术地再现自然” 。书中还用大量篇幅系统而全面地分析了中国 传统造园艺术的技
2、巧的手法,并就南、呗园林艺术风格的变化作了比较,读完本 书后,我也粗略地分析了下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点。如果说世界各民族呦呦自 己的造园活动,并且由于各种文化传统的不同而各具不同艺术风格的话,那么概 括地讲有两种原路风格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这两种园林风格是:在西方,以法 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形园林:在东方,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 水式园林。前者特点是整齐一律均匀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集合图案 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的方方正正强调人工美, 后者本于自然, 高于自然, 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 中国传统园林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方法则很
3、不相同。 传统建筑多采用中轴 线对称和四合院的布局形式,是相当程式化的。园林建筑则变化无穷,它不受任 何形式的约束,概括的讲有几点特点:情景交融、小中见大、迂回曲折,总之 与其他类型建筑 相比,它所抒发 的则是另一种意 境。 中国古典园 林中造园手法, 对于景观的表现 手法至今都让人 惊叹不已,对于 设计师来说这些 手法十分值得去 学习与体会。藏 与露,疏与密, 虚与实 等等各种巧妙的手法,不单单只是普通的手法而已,更是赋予了古人对 自然意境的追求。由于中国的传统都是文人造园,所以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古诗 词是相生相长的。这两者都十分讲究韵味和意境的。诗与画是诗人把自然的山川 灵秀概括、提炼到水
4、墨之际、字里行间,而造园师、设计师则是在狭小而有限的 空间里,融入最丰富的空间和意境。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 涉及了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不但运用在了一些皇家建筑中,而且更多是体现在 了生活中。想要做出更好的设计,就必须充分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以及 景观的表现手法,更要理解其中的艺术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就是古人对自 然、生活、文化和美的思考。这种艺术经过了陈年累月的积累变得深沉又厚重, 但是如果仔细研读却不难发现其中也不失灵动优雅。 许多园林的定义都是侧重描 述形式的精妙, 却很少涉及到内涵, 缺少了文化底蕴。 这本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 以中国古典园林为背景, 从造园
5、手法到南北园林差异形象而又具体的讲解了古典 园林中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等的内涵。这种内涵深入到了园林中的每 一个景观,让景观好像充满了生命。 全书分二十五个小部分,依次介绍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史、分布特点、中国古 典园林自身的一些特征、中西方园林的哲学比较:从形式、布局、空间特点、造 园特点等几个部分入手,向读者直观而又详细的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每一个章 节都十分通俗易懂,并配有很多插图,让初学设计的人能够一目了然。其中“疏 与密” 、 “看与被看” 、 “藏与露” 、 “虚与实”等这几个章节让我映像深刻。 (1)疏与密 在绘画六法中有一条 是“经营位置” 。主要涉及的是绘画的画面安 排与
6、构图问题。其实,除绘画外、书法、金 石篆刻等艺术也十分注重构图与位置的经营。 位置经营涉及的面较广,其中特别重要的一 点就是要疏密有致而不可平均分布。那么怎 样才能达到疏密有致呢?最常见手法就是要 留出间空。空,即是无,在许多场合下,无 是可以胜过有的。由于园林理筑的平而多呈不规则的形状,因而在很多情况下很 难明确地把它划分成为东、南、西,北等四个立面。加之人的视觉本身又具有连 续性的特点,为此,针对某些园的特点,似乎应当把它当作一个闭合的环状物来 对待。例如顺和园中的谐趣园大体上就是属于这种情况,对于这样的园来讲,为 了避免单调而求得变化,分布在环上的建筑也切忌均匀排列,而务必便之疏密相 间,三五成群以期借疏密的对比和变化而形成某种韵律节奏感。 园林建筑虽然不同于绘画, 但在总体布局和位置经营方面也毫无例外地遵循 疏密相间的原则。这主要表现在建筑物的布局以及山石、水面和花木的配置等四 个方面, 其中尤以建筑布局体现得最明显。 例如苏州留园, 其建筑分布很不均匀, 疏密时比极其强烈。它的东部以石林小院为中心建筑高度集中,屋宇鳞次栉比, 内外空间交织穿插。处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