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书笔记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书笔记 -古典园林景观的藏与露古典园林景观的藏与露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书笔记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书笔记 前言前言: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并且由于 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一 书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沿革的基础上, 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 特点:艺术性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在华夏 文化的背景下展开,深入揭示了深沉于古典园林亭台水榭、山石花木中的内涵。 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联系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 进一步论证了产生 这一特点的思想和
2、理论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全面且透彻的让我了解的古 典园林景观的造园手法,使我受益匪浅,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藏于露的运用及 表达,仅有一页半的文字也够让我细读多日,因此我将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古典园 林景观的藏与露。 古典园林景观的藏与露古典园林景观的藏与露 就思想上来谈藏与露就思想上来谈藏与露大隐隐于朝大隐隐于朝 中隐隐于市中隐隐于市 小隐隐于野小隐隐于野 首先我们要思考何为隐于朝、隐于市、隐于野?顾名思义在是说有能力的人 希望依赖周围的环境忘却世事,沉湎于桃源世外,这是指小隐;真正有能力的人 却是匿于市井之中,那里才是藏龙卧虎之地,这是指中隐;只有顶尖的人才会隐 身于朝野之中,他们虽处于喧嚣
3、的时政,却能大智若愚、淡然处之,这才是真正 的隐者。看上是山看水是水的智者我们暂且不论,我们都应该知道历史上现存著 名的私家园林的建造者多是辞官退隐的有识之士, 他们或怀才不遇或遭遇不公或 厌倦官场想要寄情山水, 因此他们把自己在官场上所没有抒发的情怀以及抱负都 倾诉于山水,以园林景观的建造来彰显自己的学识来抒发自己的才情,因此造就 了大多数文人在辞官后有了都想要小隐隐于野的夙愿。思维决定意识,因此在古 典私家园林的表现手法上藏与露是串联整个园子的核心思想, 在藏与露之间尽能 体现造园者即想要抒发才情又想要忘却世事,沉湎世外的怡然心性。 因此正如书中所说“古典园林与诗词、绘画的关系极其密切,自
4、不免要受到 他们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的风格,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许多园 林都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下经营的。这就是使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 情画意般的浓厚的感情色彩。传统的造园艺术往往认为露则浅而藏则深,为忌浅 露而求得意境之深邃, 则每每采用欲显而隐或欲露而藏的手法把某些精彩的景观 或藏于偏僻幽深之处,或隐于山石、树梢之间。总之,古典园林,不论其规模大 小,都极力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并总是千方百计地把“景”部分地遮挡起 来,而使其忽隐忽现,若有若无。藏,不是压根儿不让人看到,而是不让人一览 无余。 从这种角度上讲,藏则是为了更好地露。否则,藏之过深而不为人所知,便 失掉了
5、藏的意义由此可见,露本身便带有暗示的作用。在古典园林中,凡借欲露 而先藏,欲显而先隐的手法以求得含蓄、深沉的效果,并相应的采取措施加以引 导与暗示,使人们能够循着一定的方向与途径能够发现景之所在处。还有许多细 分的特点渲染的中国的古典园林,在疏与密、起伏与层次、仰视与俯视等方面上 显示出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传统意愿。 中国园林即受到造园者思想心态的影响,又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含蓄 为美,利用障景、框景、漏景及各种划分园林空间的手法,来达到园虽小,景亦 深的艺术效果。藏与露的强烈对比在体现思想后更是为了加强表现的效果,障景 并非把景物障去,而是创造景观,慢慢地把景观层次性的展现出来,这又恰好切
6、 合了古代文人显而不露的生活意愿。 就形式上来谈藏与露就形式上来谈藏与露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一切艺术作品最终都是要诉诸与表现的,但如何表现却大有讲求。不外有两 种倾向:一种是率直的、无保留地和盘托出;另一种是取含蓄、隐晦的方法使其 忍而不发,显而不露。”这是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藏与露开篇的解释,而在 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下, 毋庸置疑的含蓄隐晦的手法是古典园林建造中必不可少 的造园手法。 元代的维则在狮子林即景中描述狮子林“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 山中”原意是:人人都说我居住在城市里,我自己感觉在万山中,从侧面说明了狮 子林假山多、奇、秀。景色重重叠叠、依次递进运用了藏与露的表现方式把面积 不大的私家园里塑造成万山万水的景观意境。 “狮子林的卧云室深藏 于石林丛中,四周怪石林立, 松柏遮天,仅楼之一角间或 从缝隙中隐约可见,幽深莫 测。” 卧云室为假山环抱 中的方形二层重檐歇山卷棚 顶楼阁,在狮子林湖石假山 上。其四周石峰相拥,如在 云间,从南面看,屋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