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这本书,深有感触。于是简 单记录一下我的读书收获和心得。我主要记述的是作者对于造园手法的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是一本注重方法性的书,正如书名一样,这是一本对 于中国古典园林进行分析的书, 之前看到过相关的讲园林的书大都是在赞美中国 园林的。读后确实是领略了中国园林的美,可是读完之后自己做方案却还是用不 上,直接照搬照抄会发现和自己做方案的场地以及各项条件都不合适。觉得很可 惜,读了这本书才明白其中的缘由,作者解释的很清楚,可能之前看的书都是夸 赞中国园林的,诚然中国的园林是值得夸赞的,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伟大的财 富。但是作为初
2、学者的我们,水平不够,看这样的书只能泛泛的知道一些园林, 不会学以致用,也就不能有效的吸取养分。而这本书就不同了,在作者的细致分 析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中国园林造园的具体手法,以及园林具体美在哪里,为 什么这么美,为什么能在美学上取得如此之成就,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 所以然,在有方法的情况下,再加上自己的融会贯通,我们就可以一步一步学习 园林的精华了。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艺术成就, 而且尤其因为其独 树一帜的风格,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那么如此优秀的“美学作品” , 我们更要分析它的“成长历程”和背景了。接下来我们主要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常 用的几个造园手法。
3、1 东西方园林风格的差异 先从整体风格来讲。提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同时我们不得不说西方的园林。从 风格和意境上来说,西方园林是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 究几何图案的组织。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关系中去。强调一种人工美, 几何美。中国古典园林则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的相结 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强调一种自然美。而产生这种截然不同的 风格的原因则是因为东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 西方哲学史推崇的是唯物主义至上 的原则,唯物主义在文艺复兴时期也就发展成了人本主义。通俗来讲就是一切以 人为主, 所以造就了推崇人工美的造园手法。 而中国的古典园林则最初是由文
4、人, 画家来参与下经营的,所以造园受到中国古代的书画影响。而中国的书画艺术的 特点则恰恰是随性而作, “外师造化,内发心源”且书画的作者则是一群特殊的 阶级,他们是一群文人雅士,有个人的趣味,气质和情操。他们更多的是表达一 种感受,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再加上受到儒家道家佛教教派思想的影响形成这 种对于自然美的典型的中国园林也就不足为奇了。 弄清楚世界两大园林体系的区 别是我们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开始。 2 园林和建筑的关系 园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园林建 筑。园林和建筑是同一时空存在的,是 相辅相成的。 西方园林和建筑在情趣上 或是构图上遵循的是同一个原则。 中国 园林则相反, 中国古典园林与建筑在
5、情 趣以及构图上所呈现的是一种强烈的 对比关系,拿皇家园林为例,因建筑本 身功能特性等, 建筑多以轴线对称的形 式,来象征皇权独一无二、唯我独尊的 气势,显现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即 便是住宅建筑也是如此.与其他建筑相 比,园林建筑是有自己的特点的:园林 建筑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园林建筑 强调有法而无定式,即不为任何轻轨戒律所羁绊,最忌坠入窠臼与故辙,回环曲 折、参差错落;园林建筑必须与山石、水池、花木巧妙地相结合。是建筑美与自 然美的完美融合。 总结:理解园林建筑的特性很重要,这样在以后的设计中才不会出现建筑风格和 周围环境截然不同,或是风格相反的不伦不类的情况。 3 园林的主次关系 在建
6、筑构图原理中建筑是要讲求主 次关系的。但是园林建筑是特殊的,不 能用一般的构图法则生搬硬套的来约 束它, 这并不是说园林建筑就没有主次 关系。园林建筑有自己的内在的法则。 它不会以简单化和机械的方法来谋求 主次分明。它会以一种比较含蓄、隐晦 的方法来突出主题、 从而达到有机的统 一。 这是一种耐人寻味的但是不显而易 见的手法。这与中国园林追求自然美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统一的。因为自 然中没有刻意。在表达自己感受、突显主题的同时却又那么不着痕迹。这是非常 高超的技艺。具体的手法,例如从整个园林的结构来看凡是由若干的空间做成的 园子,不论其规模的大小,为突出主题,必然使其中的一个空间面积大于其他空 间;或位置比较突出;或景观内容特别丰富;或因着布局上的向心作用从而成为 全园的独一无二的重点景区。此外,园内的主要厅堂建筑一般也设在这个景区之 内,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我们需要学习古人如何在不破坏整体意蕴的情 况下,在自然、美的前提下并没有失掉主次,重点分明。 (这点在你分析中国各 个古典园林的时候你总能找到主要的和次要的) 。 4 园林中的空间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