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毕 业业 论论 文文 设计题目设计题目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与发展 系系 部部 汽车技术服务系汽车技术服务系 1 摘摘 要要 从全球来看,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只能用到 2040 年,天然气也只能延续 50-60 年左 右,即使是储量最丰富的煤炭最多也只能够维持二三百年。就连近代才发展起来的核能 发电的原料铀储量也是有限的,而且还存在安全和污染的难题。 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是汽车工业“永恒的三大主题”,其中的核心是新能源技术。 国际上对汽车技术发展方向基本已达成共识:起点是传统汽柴油车,终点是氢燃料电池 车。从传统的汽油燃料技术发展到理想的燃料技术之前,必须经过相当长的一个过渡时
2、 期。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英文名称:New energy vehicles。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 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 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关键字:新能源 2 目 录 摘 要. 1 前 言. 3 一.研究新能源汽车的目的与意义. 3 1.1 研究目的 . 3 1.2 研究意义 . 3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3 2.1 国外的相关研究 . 4 2.1.1 政策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并高度重视节能技术及应用 . 4 2.1.2 推动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 . 4 2.国内的相关研究 5 2.2.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应迎
3、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政肇支持 5 2.2.2 建立公共效益资金方面的研究. 5 三.新能源汽车的能源分类. 6 3.1 太阳能 . 6 3.1.1 工作原理 6 3.1.2 作为驱动力 . 7 3.1.3 作为汽车辅助能源 7 3.1.4 优势 8 3.2 氢能 . 9 3.2.1 原理 . 9 3.2.2 优势与缺点 9 3.2.3 环保与推广问题. 9 3.3 核能 . 10 3.3.1 核动力汽车的前景 10 3.3.2 核动力汽车的发展 10 四.新能源的发展趋势. 11 五.结束语. 12 谢辞. 12 参考文献. 12 3 前前 言言 就现在来看,全球的资源即将消耗殆尽,而发展和使
4、用新能源是我们的出路。新能 源最大的特点就是节能、环保、安全。现在已经研究出了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 物能、核聚变能。本篇论文主要研究的是新能源在汽车上的应用,其中包含国内外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现状, 以及各个新能源汽车的特点, 最后并总结出新能源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一. .研究新能源汽车的目的与意义研究新能源汽车的目的与意义 1.11.1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依据我国资源条件和产业技术状况,主要采取制定实施国家交通能源发展战略、组 织开展国家重大科技开发计划、实行鼓励性政策等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总体 来看,尽管在现阶段国家汽车节能技术发展的方向不尽相同、各具特色,但在近中期发 展有资
5、源优势和环境友好的替代燃料以调节交通能源结构,减少石油依赖,开发应用节 能效果显著的混合动力汽车,降低能源消耗;长期发展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实 现交通能源转型的总体趋势基本相同。 1.2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国际社会应对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问题在 交通领域采取的共同措施。本课题试图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支持的系列研究, 得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即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乃至世界汽车业跨式越发展难得 的机遇;从而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受到空前的关注,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主要汽车生产 国,近年来都加大了新能源的研发力度,以提高自身产业的竞争力;汽车工业可持续发
6、 展得以迎战能源和环境的巨大挑战; 进而促进新能源的发展, 为低碳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所以,研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支持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 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二.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车用燃料、采用新 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 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 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汽 车等。在能源紧缺,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 趋势。全球从汽车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战略出发,颁布制定了优惠的政策措施。中国 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开始在政府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正处于科研向产业化转型的关键时 期,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有望大幅提速,真正迎来新能源汽车大发展的春天。 4 2.12.1 国外的相关研究国外的相关研究 2.1.12.1.1 政策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并高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