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教师行为的改变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直接应用者, 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是课程实施 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的 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效果。 为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更为了每 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必须转换、教师的行为必须有所改变。 一、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对教师的工作赋予了新的要求和内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 调查、 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 富有个
2、性地学习。 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 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 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的任务不再只是知识的 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该是“启智,陶情,冶性,锤志的健体”。在新课 程改革中作为实施主体的教师, 在保持原有的职业素养的同时, 还必须重新定 位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改革,完善自我,倡导终身学习,提高 自身综合素质,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不仅应做知识信息的传授者,使教师成 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育教学的 研究者、多方面的合作者、不断优化自身知结构的学习者。 二、教师行
3、为改变的具体做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 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一)、更新知识结构 新课程自实施以来,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新课程使教 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 参为教师留有余地加大, 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 设计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 式和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要适应新课程,教师必 须提高自身的素质。” 1、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学习 新课程与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 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 界教育发展
4、的趋势, 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 课程理念的落实。 而要落实新理念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认识、 了解新的课程理 念。所以,必须要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 平。 2、加强对所教学科的知识结构的重建和更新 新课程标准、 新教材中大量新内容的出现, 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 文化科技等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 教师知识结构老化现象就不能适应课程改革 发展的需要。例如,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增加了使用计算器的问题,画物体的三 视图, 图形的平移、 旋转、 位似等图形的变换, 统计部分出现了概率问题等等。 新教材中大量新内容的出现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巨大的挑
5、战, 这就要求教 师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3、加强对跨学科综合知识的学习 新教材强调课程综合化,强调各学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而传统教师 综合素质不足。 而各科新教材十分注意相互之间的沟通与综合。 如华师大版中 出现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光的反射等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改变自己原 来的观念,作为一名教师,应负责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不仅仅是单学科方面 素质的发展。“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 4 4 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 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教师要真正上好每一节课, 必须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 4、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 基础教
6、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 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 近几年来,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广泛。 由于多媒体具有鲜明生动、直观形象、课堂输出量大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设计全等三 角形一课时,开始通过各种不同的图形设置悬念,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然 后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考,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掌 握三角形的全等变换,即平移、旋转、翻折及它们的综合运用,在学生遇到自 己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借助多媒体进行引导、解答,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 的学习状态。 通过多媒体教学, 既教给学生知识、 方法, 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我们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 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 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 并不是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 而是要把现 代教学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挖掘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 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 从而促进教学技术整体协调发展。 同 时为了更好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 我们更应当好好学习一些信息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