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学 院 名 称 土木建筑学院 专 业 班 级 - 学 生 姓 名 xxx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xx 填表时间: 2012 年 3 月 23 日 设计(论文) 题目 *商务港概念方案设计 设计(论文) 类型(划“” ) 工程设计 应用研究 开发研究 基础研究 其它 一、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A、结合地块的环境条件,根据项目开发的要求,协调内外部关系,确定地 块功能布局、交通、流线及环境设计。 B、沿黄河故道之特色餐饮区需考虑建筑形态与河岸线的效果融合。使之达 到商业与休闲融汇的区域功能特征(休闲街区) 。 C、通过实际项
2、目的设计,深入研究城市综合体的设计与应用。 二、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1 综合建筑的设计方法,如功能分区,设计风格等 2 建筑功能需求与总体环境的结合与处理 3 低容积率综合性建筑群的规划设计方式 4 沿河建筑的景观功能处理手法 5 地块的交通流线组织 6 功能的合理安排 7 景观绿化生态化 8 先进技术的高效利用 三、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中国大百科全书 :建筑综合体为多个功能不同的空间组合而成的建筑; 美国建筑百科全书 建筑综合体是在一个位置上,具有单个或多个功能的一组 建筑。 城市综合体的特征 1 高可达性 2 高密度、集约型 3 整体统一性 4 功能复合型 5
3、 土地使用均衡性 6 空间的连续性 7 内外部关系完整性 8 强大的对外辐射性升值价值 城市综合体发展历程 城市功能分区建设阶段(二战前) 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针对城市环 境质量不断恶化的状况讨论通过了雅典宪章 ,宪章将城市划分定义为居住、工 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并强调功能间的独立性。城市的发展突出按照居住、 工作、游憩和交通等不同功能分区建设的规划思想,城市中心规模巨大化,形成 城市中心区,同时出现人口过度集中、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 郊区化发展阶段(二战后-70 年代)为应对城市规模积聚扩张所带来的一系 列社会问题,伴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城市的发展出现了郊区化趋势。居住和商 业
4、功能开始向郊区转移,城市周边出现卫星城;城市的中心区域随着郊区化进程 和自身环境的恶化出现衰落。 建筑综合体的复兴阶段(70 年代) 1961 年,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 的生与死一书出版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城市是一个生命体,解决城市问题应该 通过处理复杂有序性问题的方法来实现,同时,人们也开始认识到传统规划思想 的不足和错误,整个社会环境开始真正适于建筑综合体的发展;城市的建设者意 识到城市中心的衰落对于城市未来发展的不利影响,同时反思功能分区建设的弊 端,城市中心的地位重新得以恢复和加强。 建筑综合体的盛行(现阶段) 城市第三产业随着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及电 子、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
5、高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目 前各大工业国家中,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已占全部劳动力的一半以上,市中心大量 集中的第三产业人口为建筑综合体提供了持久的支持力。技术的进步也提高了整 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从根本上将人们从长时间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现代人 由此获得了较过去高 23 倍的闲暇时间。因此,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游憩空间及内容丰富多彩,娱乐形式的多样化与游憩空间的结合就构成了丰 富的城市生活,它为综合体在城市中心的建设提出了客观要求。 四、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河流、河岸与基地关系的合理处理问题 2、沿河景观与建筑高度相互关系的出路问题 3、办公楼与商业建筑的结合关系,
6、以及对建筑物西晒的研究和处理 五、 研究思路和方法 (1)项目规划思路:A、结合地块的环境条件,根据项目开发的要求,协调内 外部关系,确定地块功能布局、交通、流线及环境设计。B、沿黄河故道之特色 餐饮区需考虑建筑形态与河岸线的效果融合。使之达到商业与休闲融汇的区域功 能特征(休闲街区) 。 (2)总体布局:该地块用地北接故黄河,北向景观条件绝佳,西接主干道黄河 西路,交通便捷。整体布局外围强调方正有序,空间格局厚重有历史感;内部建 筑布局结合景观内水及缓坡地形使之相互融合又自由巧妙的随机布置且错落有 序,含蓄又不失个性;故黄河沿岸滨水烧烤区自然草坪缓坡与独特烧烤建筑的自 由结合力图营造出有机生态的现代烧烤街区文化。 全局结构由西南朝呗面景观 “层 层退台”打开视野,营造无死角的景观视野。 (3)交通组织:车行道出入口及小区主要消防车道出入口设置在黄河西路,滨 河烧烤沿东北沿河堤设消防车道。人行主要入口设置在地块西南侧接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