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共 7 页 新旧企业会计新旧企业会计基本准则比较分析基本准则比较分析 摘要摘要: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会计作 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面临着新形势带来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财政部于 2006 年 2 月 15 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本文就 2006 年的新准则与财政部于 1992 年 11 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做一些浅显的比较评述,以便在今后更好的理 解和把握新的基本准则。 关键词关键词:基本准则;必要性;意义 原有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是指我国于 1992 年第一次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它是在我国 经济改革开放后,随着由计
2、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财政部根据当时的国情,借鉴 国际惯例而出台的第一个会计准则。它的颁布,是我国会计改革的一次重要转折,标志着我 国的会计体系工作开始走向国际化,具有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之后的十多年来,我国经济 和法律环境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和一系列新的具体会计 准则、会计制度的出台,原企业会计准则的一些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式发展的需要迫 切需要,对其进行修订。 2006 年 2 月 15 日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并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 准则重新发布,自 2007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一、基本准则修订的必要性一、基本准则修订的必要性 (一
3、)与现行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保持一致(一)与现行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保持一致 1999 年 10 月 31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006 年 2 月 1 日,国务院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这些 新的法律法规,对于企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以及会计要素的定义等都 作了新的规定。原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已经与上述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不一致,需 要加以修改。 (二)体现基本准则统驭准则的作用(二)体现基本准则统驭准则的作用 基本准则不同于具体准则,它是准则的准则,应当规定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基本假设、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
4、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要求等, 从而对各项具体准则的制定起到作用, 第 2 页 共 7 页 属于会计准则体系中的最高层次。但是,从原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来看,与这一功能定 位还有一定的差距,许多应当在基本准则中加以明确的确认、计量要求并没有得到规范。为 了体现基本准则在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功能定位, 指导我国具体准则的制定, 需要对原有基本 准则加以修订。新修订的基本准则在第三条明确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 体。 二、新旧基本准则的比较分析二、新旧基本准则的比较分析 (一)总则的比较分析(一)总则的比较分析 1、制定的目标与依据 旧准则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统一了会计核算标
5、准, 以保证会计信 息质量。它强调会计信息满足国家的宏观管理、有关各方、企业内部等三个层次的需求。新 准则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故将“反映管理层受 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补充进来,更加适合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 2、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旧准则的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统一会计核算标准,保证会计信息 质量”。它强调会计信息要满足国家宏观管理、有关各方、企业内部等三个层次的需求。新 企业会计准则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规定了新准则的目标是为了规范企业会 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新准则明确的提出了“财务会计报告目标” 概念
6、,并对此进行了理论概括。即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 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委托责任执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新会计准则目标更具体,依据表述更全面、严 谨。不仅为建立和完善具体会计准则指明了方向,也为会计要素的构建,财务会计报告的设 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适用的范围 旧准则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境外企业应当按照本准则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财 务报告。新准则适用于在我国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表述得更为科学。 4、与具体准则的关系 旧准则仅明确“制定企业会计制度应当遵循准则”,新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基本准则。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比较分析(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比较分析 旧准则第二章名称为:一般原则,具体规定了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 性、清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谨慎性、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重要 第 3 页 共 7 页 性等 12 项会计一般原则。 新准则将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