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毕业论文----所得税准则与所得税法的研究和应用
-
资源ID:1408467
资源大小:121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
会计学毕业论文----所得税准则与所得税法的研究和应用
1、 毕毕 业业 设设 计(论计(论 文)文) 题 目: 所得税准则与所得税法 的研究与应用 院 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 会计学系 专 业: 会计学 班 级: 0701 班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职称: 讲师 起止时间: 2010 年 12 月 20 日至 2011 年 06 月 20 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会计学 系系 会计学 专业专业 2007 级 班 课题名称:所得税准则与所得税法的研究和应用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报告日期: 2011 年 03 月 25 日 1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及应用现状综述 所涉及的问题:所得税会计是专门处理税法对会计要素
2、的确认、计量影响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 它是专门处理税法对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影响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新所得税准则虽然实现了与国 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客观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提供更多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但是由于新所得税准则与现行做法相比变化较大,该准则可能也是实施难度最大,最难把握的一项准 则。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就是如何采用全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 应用现状: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 只有上市公司采用新所得 税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 2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解决的思路及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 性分析 本课
3、题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是: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是 如何正确且全面的把握和应用的。 2006 年 2 月 15 日, 财政部发布了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和 38 项具体准则, 自 2007 年 1 月 1 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停止执行。其中新制定 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18 号所得税首次明确统 1 了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资产负债表债 务法,彻底改变了现行所得税会计政策各异、实务处理混乱的状况,为统 1 企业所得税的确认、 计量和信息列报奠定了基础。新准则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代了应付税款法等现行的所得税会计 处理方法,会对上市公司和企业
4、的财务报表数据产生影响,特别是新准则要求确认由于暂时性差 异而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当税率发生变化时,还要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 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这将影响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并最终影响企业的净利 润。这也是本课题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解决思路:通过实例研究,新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中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在计算企业净资 产、净利润和所得税信息披露方面的具体运用。 实现目标的可信性: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过有关企业所得税准则应用方面的知识,再 利用自身充足的时间和广阔的网络运用,研究好本课题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3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 2010.12.20-2011
5、.03.28 赴企业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收集实例与资料; 2011.03.24-2011.03.28 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结合开题报告,收集书 面资料并整理; 2011.03.29-2011.04.04 写出论文粗纲; 2011.04.07-2011.04.18 写出论文细纲; 2011.04.18-2011.04.25 交论文初稿; 2011.04.25-2011.05.10 改论文初稿; 2011.05.11-2011.05.20 交论文二稿; 2011.05.21-2011.05.31 交论文三稿; 2011.06.01-2011.06.07 交论文四稿; 2011.06.07-2011.06.12 定稿、准备论文答 4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签字): 2011 年 03 月 28 日 说明: 本报告必须由承担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任务的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 正 式开始的第 1 周周五之前独立撰写完成,并交指导教师审阅。 目 录 摘要 . I Abstract. II 1 引言 . 3 2 企业所得税法与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理论层面的差异 3 2.1 特征方面的差异. 3 2.2 功能方面的差异 4 2.3 会计要素确认方面的差异. 4 2.4 计量属性方面的差异. 5 2.5 会计政策选择权方面的差异. 6 3 企业所得税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