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探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探讨 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进程中,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已逐 步建立了以会计信息披露为核心的信息披露制度,它对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和发展 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加入 WTO,我国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将逐步与国际接轨, 银行和投资者的经营或投资理念,以及操作方式将发生变化,人们将越来越多地依据上 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做出贷款或投资决策,以及操作计划。上市公司的会计信 息披露对行业监管、公司自身的稳定及市场的良性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为 内部经营管理者,外部有关部门和人员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使信息需求者了解公
2、司的 财务状况及盈利情况等信息,以便做出合理决策但从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来看 却差强人意,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虚假、不及时、不充分的现象屡屡发生,已严重破坏 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信心和积极性,带来投资的信用危机,阻碍了 证券市场正常、规范的发展,损害了我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也使广大投 资者蒙受了许多不应有的损失和风险,因此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呼声越来越高,我 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尚存在诸多问题,建立严格、规范的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对于这 些问题的解决是必须的,本文试就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化问题作些研究探讨。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及基本原则 (一
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无论是在种类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是有差别的,通常情 况下,卖方拥有较为完全的信息,而买方拥有的信息都不完全;经营者拥有较完全的内 部信息,而投资者、监管部门和公众拥有的信息都是不完全的,上市公司亦是如此。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 1. 充分性原则 所谓充分披露原则是指为达到公正反映企业事项及其所必要的信息都应完整提供, 并使使用者易于理解。充分披露的目的是满足使用者的决策需求,使提供的信息有助于 使用者了解与决策,即对其决策是有用的。从这个目的出发,充分披露原则至少有以下 几个方面的含义: 会计信息披露的全面性。 2 即会计信息
4、应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也就是说只要对使 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都应予以披露。无论对企业有利或不利都应予以披露,而且不仅仅 只停留在披露对象的表面,还要进行深层次的披露。 会计信息披露的适当性。 以信息提供方来看, 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不能无限度地披露; 从信息使用者来看, 其使用信息的目的在于做出正确决策。因此,过多地披露信息,反而会使使用者无所适 从,判断混乱,不便理解、掌握和接受,甚至还会产生误解判断会计信息披露是否恰当, 应运用重要性原则。所谓重要性原则是指当会计信息被遗漏或错误表达时,可能使依赖 该信息的人做出不适当的决策。根据此原则,对于重要的项目,应从详披露,
5、并加以重 点说明,对于次要项目则从略披露,做到主次分明,轻重有别,便于使用者有效使用。 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 首先会计信息披露要易于使用者理解和掌握。可理解性是决策者和决策有用性的连 结点,即信息是否对决策者的决策有用,它决定了决策者是否能了解该信息。其次,披 露的会计信息应能满足各种使用者的共同要求,是一种通用目的信息,不可能满足每个 使用者的各种具体决策需要。 2. 真实性原则 会计信息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所在。真实性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如实反映经济事 实,其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有用性。 即真实的会计信息应有利于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增加使用者对市场信息的了 解,降低投资决策盲目性与
6、风险。 相关性。 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的根据市场用户的需求,规范信息披露的形式、数量和质量, 与信息使用者的目的和要求息息相关。当信息能够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 来事项或确认、更改他们过去的评价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信息就具有相关 性。 可靠性。 披露信息必须可靠,不能错误引导用户的判断,不能进行虚假的误导性陈述,也不 得有重大遗漏。要使信息可靠,财务报告中的信息必须在重要性和成本的许可范围内做 到完整。 遗漏能造成信息虚假或令人误解, 从而使信息不可靠并且在相关性上留有缺陷。 3 当信息没有重要错误和偏向并且能够忠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以供使用 者作依据时,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 中立性。 真实的会计信息应当保持中立性。即会计人员形成会计信息的过程和结果不能有特 定的偏向,不能在客观的信息上附加某种主观色彩以满足特定信息使用集团的需要,否 则信息的真实性就会受到质疑。如果为了达到预定的成果或结果,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和 列报。 使财务信息了决策或判断, 那么财务信息就不是中立了。 许多信息披露中存在的, 都与企业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