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边界效应与长三角一体化问题研究 目目 录录 第一章 引言 2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2 第二节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目标 . 2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框架 . 3 第四节 文章创新之处 . 4 第二章 边界、边界效应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理论分析 6 第一节 边界的概念 . 6 第二节 边界效应相关理论 . 6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理论 . 9 第四节 边界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长三角都市圈三者的关系 11 第三章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及其“短板” 12 第一节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概述 . 12 第二节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短板” . 13 第四章: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及其“边界效应
2、”实证分析 20 第一节 长三角边界一体化的现状和实证分析 . 20 第二节 长三角一体化中边界效应的实证分析 . 27 第五章 转化边界效应与促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对策建议 31 第一节 激励区域合作,实现多方共赢 . 31 第二节 推行行政改制革,消除地方保护 . 32 第三节 深化国企改革,支持中小企业 . 33 第四节 统筹产业规划,完善环境建设 . 34 边界效应与长三角一体化问题研究 第一章第一章 引言引言 第一节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到目前为止,区域经济一体化并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但比较普遍的说法是 指地理上邻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区(或国家)政府通过
3、条约签订或让渡部分主权, 以促进区域间产品和要素流动障碍的消除,或再生产过程各阶段上经济障碍的消除。实 现区域内经济政策的一致性,以达互利互惠、资源优化配置、协调发展目的,促进区域 内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有限资源的最优配置。 在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一体化进程无疑是最令人瞩 目的。长三角都市圈作为一体化发展最有成效的区域,历经了民间自发、企业联合、市 场与政府双向推动区域内一体化进程的不同阶段。近年来,长三角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体 化、地方政府磋商机制成效初显,各城市产业合理分工,错位竞争良性循环格局初步形 成。然而,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市场,长三角都市圈还任重道远。
4、区域内的商 品、资本、技术、人才流动受到边界屏蔽的限制,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的现象尚未 彻底消除。 边界效应指的是政府行政边界划分的存在, 阻碍或促进了各行政区之间经济、 政治、 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从而导致边界的周边行政区生产要素流动不畅或自由,进而行政 区经济增长水平不同或者同构的现象。一般而言,负的边界效应加剧了地区之间贸易冲 突,限制了域内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正的边界效应则反 之。 因此,从边界效应的角度出发,分析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内的要素流动、市场分割和 区内合作等问题,相信能从一定程度上抓住长三角都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瓶颈”的症 结所在,并提出具有实践意义
5、的建议和政策。 第二节第二节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目标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目标 一、研究的内容一、研究的内容 本文重点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从边界、边界效应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着手,明确边界以及 边界效应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影响机制:克服屏蔽效应、激励中介效应的区域经 济增长方式,才能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第二部分:简要介绍长三角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现状,以及其发展过程中起阻碍作 用的“短板”因素。本文将“短板”因素对长三角都市圈一体化的阻碍分别从五个方面 进行分析:交通运输、行政壁垒、地方政府、企业发展以及产业建设。这些“短板”因 边界效应与长三角一体化问题研究 素都是边界效应在
6、长三角都市圈一体化进程中不同层面的体现。 第三部分:利用经济增长收敛性理论,对长三角都市圈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了实 证分析;另外,本文通过构建市场分割程度回归模型,对长三角都市圈中的边界效应及 其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第四部分:针对上文,从推动屏蔽效应向中介效应转化的机制角度出发,提出促进 长三角都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和建议。 二、研究的目标 2008 年国务院指导意见提出, 长三角要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为长三角都市圈一体化 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从屏蔽效应向中介效应转化的机制角度探讨长三角都市圈经济 一体化问题意义重大。本文希望从边界效应的角度出发,对边界效应与长三角区域经济 一体化发展的关系进行定量定性的研究分析,以提出促进长三角都市圈经济一体化更好 更稳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本文还希望利用边界效应理论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分析边 界效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探索边界效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作用方式和 影响因素,从交通、政府、企业、产业、行政等多角度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所受到 的阻碍;另外,还通过实证分析以验证理论定性,甚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