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设计(论文)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计 2014 年 3 月 2日 一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1 选题背景选题背景 生活中,称重系统无处不在,为了满足生活中,各种环境对称重的精度、 量程的不同的要求,方便人们的生活,研究不同精度、量程的电子秤有着重要的 意义。 1.21.2 研究研究意义意义 现实意义:电子秤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很是广泛,几乎在称重时都会用到,小 到超市,菜场的称重,大到工程中得称重。电子秤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小,电路比 较简单,应用广泛,有很多量程和精度可以选择,满足了很多场合的要求。电子 秤的应用对普通的杠杆原理的称重有着很大的优点
2、,精度比杠杆称重精度高的 多,应用不受太大的限制,所以应用非常广泛。研究和制作各种不同精度和量程 的电子秤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理论意义: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的研究与设计对于电子秤的应用也有着重要 意义,能够延伸其应用范围和扩展单片机的理论知识。对衡器的研究也起到重要 作用,可以推进衡器的改进与发展。 二二 国内外研究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的现状 2.1 2.1 国内的研究现状国内的研究现状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电子秤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 1015 年的 差距。在我国,电子秤行业虽然得到了快速,稳步的发展,但与国外的差距仍然 较大,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进展缓慢;关键核心技术匮
3、乏;产品稳定 性和可靠性得不到根本性解决。但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把称重技术引 入到生产过程中去,对称重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称重过程自动化,为此电 子技术渗入电子秤设计、制造业中。我国的衡器在 20 世纪 40 年代以前还全是机 械式的很笨重,很不方便。从 40 年代开始发展了机电结合式的衡器。50 年代开 始出现了以称重传感器为核心的电子衡器 1。 60 年代初期出现了机电结合式电子 衡器。80 年代以来,我国通过自行研究进行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经过 40 多年 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我国电子衡器从最初的机电型发展到现在的数字电子型和数 字智能型。我国电子衡器的设计、制造技术和检测技
4、术基本达到国际 90 年代中 期的水平 2。已由传统的机械式衡器步入集传感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 一体化的电子衡器的快速发展阶段。杨东海也在期刊水利电力机械中写到, 电子秤现在已被社会所公认,它能完成一般机械秤所不能实现的计量问题,所以 电子秤研究与开发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 目前, 虽然我国在电子秤测量精度上, 与外国产品一般相差 1 个数量级,但我国在电子秤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在第九届称重技术研讨会中,张书芳提出的门座式起重机动态电子秤,主要 应用于大型动态称重系统中。罗及红在计算机测量与控制一书中发表了以 DSP 处理器 TMS320LF2407 为信息处理核心的高精度电子
5、秤的设计,电子秤的各 项性能均优于国家标准非自动秤通用检定规程 JJG555-1996规定的三级秤指 标 3。另外,国际电子秤产品已网络化,我国基本上处在起步阶段,如上海三积 电子有限公司的唐令弟发表的网络一体化的智能电子秤一书中,说明了其设 计,并申请了专利.杨柯编写的智能网络电子计价秤也获得了专利,说明我 得电子秤的网络化也在慢慢地发展。 另外目前国内的装载机电子秤发展的一点也 不逊色于国外,无论是精度还是稳定性上来说,都可以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从 以上的一些资料不难看出,我国的电子秤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快速,稳定的发展阶 段。而且也在朝着多方向,高精度,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不久的将来
6、, 我国的电子称重技术不仅能够赶上国际的水平, 而且有些技术也能够领先世界水 平 4。 2.2 2.2 国外国外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在国外,电子秤很早就存在,而且发展速度很快。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 德国,西欧,电子秤重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特别是在准确度和可靠性等方面有 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近 30 年以来,工艺流程中的现场称重、配料定量称重、 以及产品质量的监测等工作,都离不开电子衡器。这是由于电子衡器不仅给出质 量或重量信号,而且也能作为总系统中的一个单元承担着控制和检验功能。随着 称重传感器各项性能的不断突破,为电子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外如美国、西 欧等一些国家在 20 世纪 60 年代就出现了 0.1%称量准确度的电子秤,并在 70 年 代中期约对 75%的机械称进行了机电结合式改造 5。如今,外国的电子秤以发展 到全电子化,智能化,网络的阶段。外国产智能化程度相当高,通过对原始信息 的数字处理,更好地排除了外部干扰对信息影响,提高了产品的耐环境性和测量 真实性。而且电子秤产品的网络化在国外已经进入实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