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20_ _20_ _届)届)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企业得到 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内部控制是一个广受国内外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能 够帮助企业达到其目标,同时也在前进过程中避免各种错误和意外。 然而由于民营企业是我国特有的概念,国外并没有这个名称,也就不存在 专门针对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国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多集中在国有企业 和上市公司。所以国内外学者对于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关注也较少。因此本文 主要针对国内外学者们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如何加 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分析这三个
2、方面的研究进行一个综合的论述。 1 内部控制的理论概述 1.1 内部控制的理论 1994 年,COSO 委员会发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提出:“内部控 制是企业董事会、 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经营活 动的效率和效果、 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 COSO 报告是从企业的立场,说明什么是内部控制,如何判断内部控制的优 劣, 企业应设置哪些内部控制目标和相应的控制程序, 内部控制可以做到什 么,做不到什么,如何评估内部控制,如何就评估结果对外作出声明等。 1.2 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简述 陈惠贞(2009)研究认为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其
3、发 展演变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20 世纪 40 年代前内部牵制制度,20 世纪 4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内部控制制度,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内部控制 结构,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内部控制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 阶段。 龚雪,白亚龙(2008)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历史演进来看大致有以下几个特 点: (1)概念的变化:内部控制概念的发展先后经历了“方法观”到“过程观” , 再到“风险观”的转变,这一转变是从简单到复杂,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是 人类认识事物的自然逻辑发展, 反映出人们对于事物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 (2) 控制内容的变化,内部控制从对行为人的单一控制发展为对企业组织
4、的综合控 制,从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到对企业整体的系统控制。内部牵制阶段强调对于当 事人的行为控制,以保护资产的安全。内部控制阶段强调企业内部各个组织部 3 门的有效控制,以提高效率;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企业风险管 理框架则强调整个企业系统,各个层次的全面控制与参与,从而形成对企业战 略目标、经营目标、生产目标等全面系统的控制。 (3)控制观念与重心的变化: 内部控制观念从控制当事人的行为观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信息观、提高企业 运行效率的经营观、至减少企业经营风险的风险观、再至管理企业风险的战略 观的转变,这是从事中控制到事前管理的发展,是从降低风险到风险控制直至 风险管理的一个过程。
5、而内部控制的关注重心则由内向外发展,由单一个体向 系统整体发展。 (4)理论基础的变化:随着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和应用,内部控制的发展变迁有了可靠的理论基础。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 、 “有限理性” ,企业管理的组织行为学、系统管理学、战略管理等,在内部控制 发展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5)研究视角的发展与融合在内部控制理论 的发展过程中,审计、管理和社会学中的内部控制系统、管理控制系统和行为 控制系统是相互交融、共同演进的。但是,内部控制研究的各个领域在范围界 定上仍存在较大的差异。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对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启示: 真正凸现于经济舞台中 心的是那些内部控制完
6、善,有专业管理、长远战略、核心能力,产品质量和服 务优秀的企业,这些无疑是全方位的竞争,是管理能力、创新意识、发展战略、 市场眼光、品牌形象、成本优势的竞争,而这一切都与企业内部控制密切相关。 2 关于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的研究 张岩(2009)研究认为现在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它 是它是管理效能的一种先进方法,实现组织管理和经营活动高效化、正规化、 专业化、规范化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中小民营企业健康、稳步、快速发展的 需要。但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存在的种 种问题,尤其是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缺乏内部审计监督,我国目前 除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民营企业中设内部审计部门以外,许多民营企业,由 于规模小、业务量少,尚未建立起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机构简单,有的 民营企业没有专门设审计部门和人员,由财务人员兼任。企业审计部门基本上 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 受经理层的领导, 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内部审计的职能还停留在查错、 防弊上, 而不是针对企业的管理状况提出分析、 评价、建议。风险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