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1)设计目的: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混凝土技术的进步, 尤其是高效减水剂和高活性 矿物掺合料的普及,出现了低水胶比、高密实度的高强混凝土,混凝土的力学性 能不断提高。 然而, 在配合比设计上, 对低水胶比的追求, 导致水泥水化不充分, 混凝土内部湿度下降很快,早期自干燥现象严重,由此产生严重的自收缩,导致 混凝土容易开裂,甚至已经出现因自收缩导致高强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工程事故。 由于自收缩对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影响日趋严重, 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 的研究工作。
2、 日本学者田泽荣一研究了水胶比和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自干燥与自 收缩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胶比为 0.17 时,水泥砂浆的 1d 自收缩达到 2500 10-6,15d 时达到 4000 10-6,且随龄期的增长仍有继续增大的趋势,掺有 硅灰的混凝土自收缩也大于普通混凝土;宫泽申吾的试验结果表明,水灰比为 0.4 时,混凝土自收缩占总收缩的 40%;水灰比为 0.3 时自收缩占总收缩的 50%, 而水胶比为 0.17,并掺有 10%硅灰的混凝土,其自收缩占总收缩的 100%。普通 混凝土自收缩一般在 40 10-6到 100 10-6之间,而通过使用高效减水剂和硅灰, 水胶比降到0.17时,
3、从初凝时开始测量, 混凝土到28d时自收缩可达到700 10-6 。 国内学者对混凝土的自收缩也做了研究。 覃维祖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水胶比混 凝土的自收缩远大于普通水胶比的混凝土, 并且常规养护和掺入膨胀剂并不能有 效地减小混凝土的自收缩。同时,他还指出,自收缩产生的微裂纹可能会导致混 凝土 28 天强度倒缩,制约其强度发展。 由此可见,低水胶比和高活性矿物掺合料在赋予混凝土高强、高密实度和低 渗透性等优良性能的同时,也带来了自身体积稳定性方面的问题,为混凝土的早 期开裂埋下了隐患。因此,美国学者 T.C.Powers 在深入分析自收缩产生的机理 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养护的技术路线,即在
4、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向混 凝土中引入具有储水释水功能的材料,在混凝土硬化、自干燥现象开始出现时, 经过预吸水处理的自养护材料可将其内部的水分逐渐释放到混凝土中, 缓解混凝 土的自干燥,提高水泥水化程度,减小因毛细孔失水导致的自收缩。 (2)设计意义: 当混凝土发生收缩并受到外部或内部约束时就会产生拉应力并可能引起开 裂,相对普通强度混凝土而言,高性能混凝土虽然抗拉强度有所提高,但弹性模 量提高更为明显,相同收缩变形下会引起较大的拉应力,且高性能混凝土徐变能 力低,应力松弛量较小,所以抗裂性能很差。所以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开裂 倾向比普通混凝土更为严重。 我国目前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发展的时期
5、, 全国各地有大量在建和规划 中的工程需要应用混凝土,急需一种操作简便、经济合理的混凝土抗裂技术,而 国内在高性能混凝土自养护领域的研究较少, 且起步较晚, 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 仅偏重于自养护材料对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尤其是自收缩的影响,对其它收缩, 如塑性收缩、干燥收缩的研究以及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以及微 观结构影响的研究较少,对自养护材料的设计原则、原材料与制备工艺、使用方 法、储水释水机理以及自养护效果的评价准则很少有文献报导,缺少自养护技术 完整的理论支撑与实施方案,制约了自养护技术的发展和高强混凝土技术的进 步。对商品混凝土的需求日益增大,这无疑为自养护技术提供了良好的
6、发展空间 和应用平台。开发自养护技术,对于简化养护工艺,减少混凝土早期开裂,提高 其耐久性,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 (1)阅读相关论文、专著,了解最新的发展动态,写好开题报告; (2)了解实验各种仪器,熟悉并能独立操作仪器。 (3)进行自养护材料对混凝土影响规律的研究实验,在达到技术要求的前提下, 优化配合比设计方案: 利用混凝土裂缝观察仪探明不同自养护材料、 不同掺加方式对混凝土微观结构 的影响规律; 研究不同自养护材料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通过单轴温度应力抗裂试验机和混凝土收缩测试仪来研究不同自养护材料对 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及抗裂性能的影响; 根据水分在自养护材料与水泥石之间的传输机制,建立水分传输模型。 (4)认真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并进行修改和完善; (5)认真完成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 3、进度安排 2009 年 1 月 22 日2009 年 2 月 1 日 查资料,明确研究内容; 2009 年 2 月 15 日2009 年 3 月 1 日 熟悉混凝土的制备及性能测试方法, 完成任务书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