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论文(设计)题目 我国旅游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 作 者 姓 名 XX 所属学部专业 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2009 级 指导老师姓名、 职称 XX 讲师 预计字数 10000 开题日期 2012.12.1 一、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中国拥有五千多年历史,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旅游业的硬件条件是非常可 人的,甚至于可以说是完美。但中国的旅游贸易目前却处于严重的逆差状态,资源多产 值低正是形容我国旅游贸易现状的最好措辞。以旅游贸易为例,以民族文化资源为主的 旅游贸易开发是我国旅游贸易发展的主要方向
2、, 自然地理旅游与人文地理旅游方面中国 都具有巨大的优势,因此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从国际旅游研 究的趋势和发展动向来看,目前我国旅游竞争力不强,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而一国旅 游贸易的发展对该国各方面的促进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旅游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从某 些方面也正是一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对此,我们在了解我国旅游贸易竞争力现状的基础 上,扬长避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早日实现旅游强国之梦。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1 世纪以知识经济与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 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也有了新的转折。 并非局限于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经济与文化正呈现出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趋势。 在
3、越 来越多外国友人重视与喜爱中国文化的今天,大力发展以中国文化为主导的各项产业, 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将起到重大作用。其中,又以旅游业为一重要方面。 以历史文化为背景的旅游是多种民俗文化相结合产生的, 有神秘的民族仪式、 瑰丽的艺 术珍品,而中国五十多个民族都各具特色,对旅游消费者充满了吸引力。这种形式的旅 游包括古迹游览、民俗体验、宗教文化与建筑文化的参观、饮食文化体验、艺术欣赏等 等,这也正是我国旅游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2.实际意义 目前, 尽管国内许多学者对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做了一些研究, 但是还存在某些不足, 从其国际贸易的发展角度来看,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起步晚、起点低,发展模式
4、也存在一 些缺陷, 因此我国旅游贸易是以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主要特点来发展的中国特色旅 游贸易,而并非一般统称的旅游服务贸易。从研究的实际意义来看,随着中国在世界经 济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我国国内的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加大,发展国内旅游贸易有利 于促进我国外汇收入的增长,从而拉动中国经济的优质发展。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国 内学者对中国特色旅游业的研究范围比较窄,主要从产业、管理的角度研究,而并非是 把中国的文化旅游当做一个单独的贸易领域来研究。因此,如何解决我国旅游业发展中 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升我国旅游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成为了中国旅游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
5、国外研究动态 二战后,随着各国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国际旅游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竞争局面的形成使得对旅游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展开。 1.理论方面的研究 Butter(1980) 1,G.R.Hovinen(1982)2,K.Meyer.Arendt(1985),S.Jackson(1989)和 C.Lo- ope 把生命周期理论引入旅游地的研究, 他们认为旅游地的发展阶段可分为: 探索阶段, 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复苏阶段等。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 战略措施来保持并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3。 E.Canerstrill 和 P.Costa(1991)认为,一个旅游地的竞争力不足
6、体现在暂时旅游流的 增加,而是它的旅游业长远的发展能力,考虑旅游地的承载力4。 Z.H.Liu(1996)三圈层的旅游系统及其环境结构模式, 他认为旅游系统环境包括三个 方面:内部环境包:政策、规划、市场化、金融等;运作环境:竞争目的地,竞 争产业、旅游供给等;宏观环境: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5。 J.Tribe(1997)用 CPEST 法研究旅游业竞争优势与劣势。C:竞争环境,表现为竞争机 会和进入威胁;P:政治环境;E:经济环境;S:社会环境;T:技术环境,其中经济环境是提升竞 争力的关键6。 2.实证方面的研究 L.Motinho(1987)指出了信息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 旅游者对旅游地了解 的信息越多,选择某一旅游地的可能性越大7。 Fodness(1997) 8和 W.Schiertler(1998) 9等认为,信息网络成为连接旅游供给者、旅 游需求者的重要途径,未来旅游者将在网络中寻找自己去的游憩地,旅游业竞争地可以 通过信息结构、信息可达性、信息质量以及传播速度体现竞争力。 (二)国内研究动态 1.理论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