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所在学院:所在学院: 建筑学院 专专 业:业: 建筑学 设计设计( (论文论文) )题目:题目: * 材料、城建、土木学科楼设计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2013 年 3 月 5 日 毕毕 业业 设设 计(论计(论 文)开文)开 题题 报报 告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 2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文 献献 综综 述述 摘要摘要:本文以山地校园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山地校园建筑、科技进步下校园建设的公共 教学楼群发展趋势及山地建筑的形态造型。 关键词关键词:山地校园 公共教学楼群 学科合并 形态造型 一、一、 选题选题背景背景
2、我国多山少地,人多地少,伴随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趋势,院校的改扩建或者建设新 校区这种大规模的建设活动,需要大量的用地,有限的平地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要 求,在多山地区就更是如此。 此次山地校园教学楼设计也是依托于此,顺乘南京工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拟建材料、城建、土木学科楼。基地位于江浦校区东侧的中端,界于已建成的天工楼、 地坤楼的东侧,工程用地 25000 ,场地为山坡用地,地形复杂。此课题设计研究,为 今后山地校园建设的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引导作用,甚至可推 广到与大学校园有类似相关结构和规模的科技园中。 二、二、 我国山地校园我国山地校园建设建设的发展的发展 书
3、院在我国古代所承载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使命与现代的大学类似。 宋代著名的四大 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岳麓书院、河南省登封篙阳书院和河南商丘应天 书院。除了应天书院外,均建在山地环境之中,清雅幽静,独具风貌。总体来说,我国 古代的山地校园(书院)的建筑空间以传统的院落空间为主, 建筑群多为单层, 山地就势。 近代学校的萌芽,始于清末洋务运动,有官办学校与教会学校两种。后逐渐发展到独立 规划建设校园。而山地校园的发展,也是沿着这条道路进行的。 当代,山地校园也开始了新的发展,校园建筑风格也逐渐向现代主义风格转变,校 园空间也不再拘泥于苏联模式的制约,校园布局逐步走向有机整体。根据建筑底面和
4、山 地地表的不同关系,有学者将现下山地建筑的接地形态分为地下式、地表式、架空式三 大主要类型: 1.地下式 地下式接地形态的主要特征是建筑空间全部或部分地掩盖于地表之下, 一方面有利 于保持原有地形地貌、肌理组成,另一方面有利于建筑的节能。建筑能获得冬暖夏凉的 效果。 2.地表式 地表式是山地大学校园建筑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接地形态。 采用地表式接地形态对 山地环境介入的校园建筑,其主要特征是建筑物的接地底面与山地环境直接相接。 目前*大部分楼宇的设计,多采用此方式。通过减少对倾斜地面的改变,对地形作 小幅修整,通过筑台和提高勒脚的方式来调节竖向的高差,让建筑与倾斜的地面尽可能 直接相接;也可以
5、直接通过建筑单元地基的叠落处理高差,形成错层、掉层、错迭等建 筑接地形式。 3.架空式 架空的接地方式由于建筑物的底面与基地表面全部或局部脱开, 以柱子和建筑的局 部体量支撑建筑,有效的缩小了建筑基面与山地地形的接触面积,因而对地形的变化有 很强的适应能力,同时对基地原有生态影响较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介入方式。 香港,典型的人多地少且山地多的地区,且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较湿润,所以在 港的学校大部分采用此方式,技能合理利用土地也利于建筑的绿色环保节能。如:香港 大学生物楼底层架空、香港大潭国际学校的底层架空。 三、三、 国外对校园国外对校园建设建设适应性的研究适应性的研究 随着十七世纪英国资产
6、阶级革命和十八、 十九世纪的英国革命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 的巨大解放 ,高等教育在欧美各国迅速发展起来,山地高校也随之蓬勃兴起。其中较 为典型的是由著名建筑设计师欧姆斯特主持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园规划。在设计 中,欧姆斯特不主张绝对的对称式布局,他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他的思想也对 后期美国自由式布局风格与特色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四、 公共教学楼群公共教学楼群趋势趋势 公共教学楼群的建设是目前一大趋势。教学楼群集约化设计概念的引入,有以下几 种优势:一为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灵活性、不同的空间组合和丰富的空间层次; 二则从城市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大型的教学楼群设计采取集约化思路,比较 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采用集约化的设计导向,就是改变以往粗放型的设计思维模式, 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强调教学楼群的用地指标、功能要素、空间规模及资源配置的 集约。即不再建设单一学科教学楼,而是将类似学科的教学楼群集中建设,不仅改变了 单一学科发展的局限性,节省建设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