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 装配机械手机构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在机械工业中,应用机械手的意义可以概括如下: 1)、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 应用机械手有利于实现材料的传送、工件的装卸、刀具的更换以及机器的装配等的自动 化的程度,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2)、以改善劳动条件,避免人身事故 在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有灰尘、噪声、臭味、有放射性或有其他毒性污染以及工 作空间狭窄的场合中,用人手直接操作是有危险或根本不可能的,而应用机械手即可部分或 全部代替人安全的完成作业,使劳动条件得以改善。 在一些简
2、单、重复,特别是较笨重的操作中,以机械手代替人进行工作,可以避免由于操作 疲劳或疏忽而造成的人身事故。 3)、可以减轻人力,并便于有节奏的生产 应用机械手代替人进行工作,这是直接减少人力的一个侧面,同时由于应用机械手可以 连续的工作,这是减少人力的另一个侧面。因此,在自动化机床的综合加工自动线上,目前 几乎都没有机械手,以减少人力和更准确的控制生产的节拍,便于有节奏的进行工作生产。 综上所述,有效的应用机械手,是发展机械工业的必然趋势。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工业机械手最早应用在汽车制造工业,常用于焊接、喷漆、上下料和搬运。工业机械手 延伸和扩大了人的 手足和大脑功能,它可替代人从事危险、有
3、害、 有毒、低温和高温等恶劣 环境中工作:代替人完成繁重、单调重复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目前主要 应用与制造业中, 特别是电器制造、汽车制造、塑料加工、 通用机械制造及金属加工等工业。 工业机械手与数控加工中心,自动搬运小车与自动检测系统可组成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 成制造系统,实现生产自动化。随着生产的发展,功能和性能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机械手的 应用领域日益扩大。 工业机械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 始于40年代的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的搬运核原料的遥控机械操作手研究,它是一种主从型的控制系统。1958年美国联合控制公 司研制出第一台机械手。它的结构是:机体上安装一回
4、转长臂,端部装有电磁铁的工件抓放 机构,控制系统是示教型的;1962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又试制成一 台数控示教再现型机械手。运动系统仿造坦克炮塔,臂可以回转、俯仰、伸缩,用液压驱动; 控制系统用磁鼓做储存装置。不少球面坐标式机械手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年该 公司和普曼公司合并成为万能制动公司,专门生产工业机械手。1962年美国机械铸造公司也 实验成功一种叫Versatran机械手,原意是灵活搬运,可做点位和轨迹控制:该机械手的中 央立柱可以回转、升降、伸缩,采用液压驱动,控制系统也是示教再现型。虽然这2种机械 手出现在六十年代初,但都是国外机械手发展的基础。 从60
5、年代后期起, 喷漆、弧焊工业机 器人相继在生产中开始应用。1978年美国Unimate公司和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研 制出一种UnimationVic.arm型工业机械手, 装有小型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 用于装配作业。 联邦德国机器制造业是从1970年开始应用机械手, 主要用于起重运输、 焊接和设备的上下料 等作业:联邦德国Kuka公司还生产一种点焊机械手,采用关节式结构和程序控制; 日本是工 业机器人发展最快, 应用国家最多的国家,自1969年从美国引进两种典型机械手后,开始大 力从事机械手的研究,目前以成为世界上工业机械手应用最多的国家之一。前苏联自六十年 代开始发展应用机械手,主要
6、用于机械化、自动化程序较低、繁重单调、有害于健康的辅助 性工作。 我国工业机械手的研究与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 1972年我国第一台机械手开发于上 海,随之全国各省都开始研制和应用机械手。从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开始,我国政 府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列入其中,并且为此项目投入大量的资金,研究开发并且制造了一系 列的工业机器人,有由北京机械自动化研究所设计制造的喷涂机器人,广州机床研究所和北 京机床研究所合作设计制造的点焊机器人,大连机床研究所设计制造的氩弧焊机器人,沈阳 工业大学设计制造的装卸载机器人等等。这些机器人的控制器,都是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 化研究所和北京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开发的, 同时一系列的机器人关键部件也被开发出来, 如机器人专用轴承,减震齿轮,直流伺服电机,编码器,DCPWM等等。 我国的工业机械手发展主要是逐步扩大其应用范围。在应用专业机械手的同时,相应的 发展通用机械手,研制出示教式机械手、计算机控制机械手和组合式机械手等。可以将机械 手各运动构件,如伸缩、摆动、升降、横移、俯仰等机构,设计成典型的通用机构,以便根 据不同的作业要求,选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