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 宝钢股份资产剥离的原因及绩效分析 摘要:在现代社会,很多企业都采取多元化的扩张策略。同时,也有不少企业采取 “瘦身”的紧缩型策略。本文以2012年发生资产剥离的我国上市公司宝钢股份为研究对 象,在综合考虑企业资产剥离的原因的基础上,借鉴现有文献研究,进而从企业的资源 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几个角度对宝钢股份资产剥离前后的2年 (2010-2013年)短期绩效进行分析。此外,本文还将本着准确性、严谨性和合理性, 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宝钢股份的各大财务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测。使得对宝钢股份 短期财务绩效的研究结果更为客观。最后,本文欲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给目前的中 国上
2、市公司采取紧缩策略一些建议。 关键词:宝钢股份;资产剥离;原因与绩效 The Study on the Motivation and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Divestiture of Baoshan Liron corporate divestiture; financial performance II 目目 录录 1 导 论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研究的意义 . 2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3 1.3.1 研究内容 3 1.3.2 研究方法 3 2 宝钢股份资产剥离动因分析 4 2.1 资产剥离内部动因 . 4 2.1.1 降低
3、财务风险,改善财务状况 4 2.1.2 调整主营业务,提升盈利能力 5 2.1.3 改善资产质量,迎合长期发展战略 6 2.2 资产剥离的外部动因 . 7 2.2.1 国内宏观政策的影响 7 2.2.2 受节能环保和上海城市规划定位的影响 7 3 宝钢股份资产剥离短期财务绩效分析 8 3.1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 . 8 3.2 宝钢股份资产剥离短期财务绩效分析 . 9 3.2.1 对盈利能力的分析 9 3.2.2 对资产管理能力的分析 .11 3.2.3 对偿债能力的分析 13 3.2.4 对发展能力的分析 14 4 研究结论及建议 16 参考文献 18 1 1 导 论 1.1 研究背景
4、通过搜集企业的相关资料,当今企业的发展战略及运营方式通常可分为两个大的方 向:扩张型资本运营和紧缩型资本运营。然而,相比扩张型的战略,紧缩型战略是一种 比较晚出现的企业发展战略。资产剥离的理论与实践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西方国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许多企业都在追求生产规模的扩大,业务范 围的扩大。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很多企业便将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视作为企业成功的 标志。但是,物极必反。再成功的东西,一旦过分利用,也会成为一把双刃剑。由于企 业过分最求“做大” ,盲目最求多元化,导致许多曾经红极一时的明星企业由于单一的 经营模式,资产结构不合理、企业造血能力跟
5、不上企业发展需求、企业核心竞争力不突 出,最终导致企业营运盈利能力的下降。 我国企业的资产剥离行为较之西方国家要晚上近一个世纪。我国的资产剥离行为新 起于 20 世纪末,时至今日才短短的 20 年左右。因而我国的资产剥离战略从认知到实施 都还有不断探索的必要。 首先,在中国民间仍有很多私营企业的管理人员对资产剥离持有消积态度。在他们 认为一个企业做大做强才是企业未来的出路,而将企业紧缩策略视为企业走向衰退的标 志。 有的偏激者甚至对于资产剥离战略苦大仇深, 将其视之在自己身上割肉无疑。 因此, 在对企业紧缩战略的认知上,中国的企业家尤其是私有企业都还存在不少误区。 其次,也有不少人对于资产剥离
6、到底要剥离哪些项目也存在分歧,很多人可能认为 资产剥离的资产都是一些不良资产,其实这是对资产剥离的误解。资产剥离的资产其实 是要和企业发展的方向以及企业业务能力等息息相关的。企业剥离的资产也有可能是那 些比较优质的资产,但由于与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相悖或者企业缺乏相关的业务能力等原 因,最终企业不得不将其剥离出。 最后,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我国企业资产剥离行为大多是非经营性资 产剥离,而且在这个时期我国企业的资产剥离行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资产剥离,从 其是指来说实际是政府行为而非企业行为1。 对于这些由于政府干预下的资产剥离行为, 而非完全竞争的市场下,企业自主选择的资产剥离行为。其运行操作的合理性以及有效 性也是有待商榷的。 现在在上海深圳上市的许多蓝筹股、大盘股大多都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由于这 些企业的前身在国有控制下,比较缺乏市场竞争而且往往这些公司又存在一些由于早期 过度多元化而造成的不良资产的痹症。这些不良资产若不能及时剥离很可能成为吸食上 2 市公司经营业绩的魔鬼。因此,作为资产重组的行之有效且重要的方式之一,资产剥离 对我国上市公司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