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目录 序言-1 一、 零件的分析-2 二、 工艺规程的设计-5 三、 加工过程中刀具、切削用量、切削液、装夹方式的要求 -10 四、 夹具设计-12 五、 心得-15 - 1 - 序言 机械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是在机械制造技术等专业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 上,发挥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一次实践训练。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能巩固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自己解决实 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在设计中能逐步掌握查阅手册及查阅有关书籍的能力。在设 计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并培养了我们一丝不苟的 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对我们今后参加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我们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
2、也培养了我们正确使用技术资料,国家标准, 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 作能力,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这次综合能 力运用的机会! 其主要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般工程问题的独立能力, 拓宽和深 化所学的知识。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设计思维, 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 规范和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的使用技术知识,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 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技巧。 4. 培养学生进行调整研究,面向实际,面向生产,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 员学习的基
3、本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由于能力有限,实践生产的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 多加指教。 - 2 - 一、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分析 1.11.1 零件特点零件特点 轴瓦是轴承中直接和轴颈接触的部分, 滑动轴承工作的好坏主要 取决于轴瓦的精度。为了改养和提高轴瓦的承载能力,常用减摩材料 制成。与轴颈具有良好的配合性能, 其内圆柱必须保证较高的形状精 度和尺寸精度,由机械加工工序来达到并经过以主轴外圆为基准, 研点配刮接触点逐步达到规定的圆柱度的要求。 为了使润滑油能分布到轴承工作表面上去, 在轴承上承受载荷的内表 面需开油沟和油孔。为了减少润滑油在轴瓦的端部泄漏, 油沟不
4、应开 通,其一般往沟的长度是轴瓦长度的 80 左右。 轴瓦要安装在钢制的轴瓦座中, 为了避免安装误差导致其轴瓦的工作 性能。在加工过程中尚需保证位置精度和其它尺寸精度, 提高机械效 率和延长使用寿命。 - 3 -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零件的工艺分析。 1)在批量加工中油沟的加工是可息用专用工具车削或拉削的。 而在小批量和单件的加工的 一般靠划线后由钳工手工凿创成形,由 于凿油沟后仍需精加工,沟槽为深度要大于图纸的规定 2 )轴瓦是剖分的,当半靖加工时,为保证加工的质量要求,一 般是焊锡将二片合成整圆,作为整体加工。铣 40 球面圆弧时,共表 面粗糙度数值不应大于 Ra1.6 ,Ra 的数值
5、越小越好,在两块合拢时 粘结力牢固均匀。 3 )虽然内孔直径 130 的公差图注为 0.01mm ,考虑到外割槽底 径对内孔轴线的径向圆跳动为 0.03 ,倍加工为 0.10 公差的内孔,后 道以内孔定位安装加工外割槽底径时不易达到径向圆跳动的公差, 所 以土心勃前对内孔提出工艺要求为宜, 其安装表面的工艺公差应必然 小于图纸提出的公差。 4)两剖分面合拢,浇锡粘合,有时操作不当会产生错位,车加工不 注意时导致二剖分轴瓦出现壁薄壁厚状况, 浇锡后车床半精加工时要 以端面剖分线和纵向坐标线、 横向坐标线多次校对,力求将壁薄壁厚 状况降到最小。 5)轴瓦经过烙锡工序、5 孔、2-10 孔的钳工配作工序后,轴瓦 内表面是不能达到圆柱度公差为 0 .012 。轴瓦孔应进行配刮,配刮 时常用与其相配的轴来研点。先刮下轴瓦,再刮上轴瓦。研点时,将 轴瓦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