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文题目:初探下沉式景观的现代运用论文题目:初探下沉式景观的现代运用 20172017 年年 3 3 月月 20 20 日日 初探下沉式景观的现代应用初探下沉式景观的现代应用 摘要: 下沉式空间作为一种新的空间形式,以其对局限空间内高低落差的巧妙应用,通过空 间立体化的方式使绿化景观在有限的面积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目前,下沉式景观已经 在商业空间、公共空间和居住空间项目中得到了广泛认可与运用。文本阐述了下沉式景观的 起源、形成与发展。下沉式景观的类型。包括传统下沉式景观、坡地景观、错层景观架空层 景观等的运用以及下沉式景观设计的景观特性、设计要素、落地案例分析等全面提升下沉式 景观的综合
2、品质,使其成为富有魅力的场所景观。 关键词: 景观设计 下沉式空间 现代应用 论文有针对性的研究下沉式空间在商业空间、公共空间和居住空间项目中的 设计应用,使景观与建筑空间相融合,达到最理想的美学和使用效果。 一、景观设计的定义:一、景观设计的定义: “设”者,陈设,设置,策划之意; “计”者,计谋,策略之意。景观设计是 依照特定的思想内涵、审美趋向、社会功能按生态学与美学原理所做的景观规划。 在传统园林理论基础上,具有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士对 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的思维过程和策划。具体来讲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 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
3、和布置园路等 途径创造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从规划及建筑设计的角度定义,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 围环境要素整体考虑和设计,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筑(群)与自然 环境产生呼应,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适,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关注人的使 用,作为自然和社会混合物的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从空间形式、空间围合、空 间关系、空间比例、体现景观的独特性、清洁性、愉悦性和可观赏性等方面让复 杂的自然过程可见并可以理解。强调了人与自然尚未被认识的联系。 二、下沉式景观的定义:二、下沉式景观的定义: 下沉式景观可以认为是自然或者人为的落差造景,也可以是根据地形需要而特 别设计的
4、下沉式空间设计。通过高差处理手法而形成一种具有下沉效果的景观。 三、下沉式景观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三、下沉式景观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最初人们只能依附自然的采集经济并过着巢居穴居 的生活,由于农业生产的进步及原始部落的聚族而居,才开始了原始固定居民的 村落,他们的布局常呈环形,已有初步的区划布局。从原来的自然空间之“无” , 进入到自己活动天地之“有”,创造了纯粹是人们自己所有的部分。这个社会性的 空间,可以被看作是最原始、最古老、最简单的空间,由此可见,它反映了人类 生存方式的特征,是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 价值取向的改变,人类便开始了在一定的地域范
5、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 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 和生活、游憩境域。通过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 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国外下沉式景观的开发和利用比较早的进行了探索, 美国在 40 年代到 60 年代是平面型向空间型过渡的时期,70 年代后大部分倾向空 间型,并向着综合性多样性发展。随着在实例实施和运用,有得出一些理论。 如城市开放空间设计 城市设计等理论书籍 。伴随着景观设计的发展,下沉 式景观以其独特的个性便成为一种新景观设计思路,越来越受到设计师和人民群 众的青睐。目前相对于国内来说国外关于下沉式景观的作品
6、略显成熟。 中国大陆的景观设计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其中突出贡献者是俞孔坚大 师。俞孔坚 1995 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1997 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 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 硕士。出版著作 15 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 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还有刘滨谊教授, 刘滨谊率先开辟了景观规划设计学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与高技术应用、专业教育 以及工程实践,创立了风景景观工程体系 、提出了CQE 人类聚居环境工程体 系以及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 景观与旅游 AVC 三力理论, 最新研究理论:旅 游规划 3S+3L 理论。迄今,发表风景景观工程体系化 、 图解人类景观环境 塑造史论 、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等专、译著 13 部,论文 300 余篇;负责完成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 6 项、部委科研项目 5 项,以及 100 多项景观规划与设计工程项 目。随着我国人口的急剧增加,空间立体化设计开始了广泛运用,下沉式景观为 适应新环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