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习形式: 专 业: 年 级: 学生姓名: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毕业设计(论文)内容: 本设计要求根据变电站建设的原始资料,完成某个特定 110kV 变电所的初步设计。涉 及内容有:1)变电所总体分析;2)负荷分析计算主变压器选择;3)电气主接线设计;4) 短路电流计算及电气设备选择及配电装置设计;5)变电所继电保护配置等等。 专题(子课题)题目: 电气主接线设计及电气设备选择 内容: 根据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 负荷性质等选择 2-3 个技术可靠的电气主接线形式, 再通过经济比较确定最终方案。选择能在长期工作条件下和发生过电压、过电流的情况下 保持正常运行的
2、高压电器,并进行短路动、热稳定条件校验,以及保证在工作电压和过电 压的作用下,电器的内、外绝缘必要的可靠性。 设计(论文)指导老师: (签字 ) 王莹 主管教学院长: (签字) 年 月 日 某某 110kV 变电站设计原始资料变电站设计原始资料 1. 变电站总体设计 本设计变电站为三电压等级变电站,电压等级为 110/35/10kV,位于某市郊区,除以 10kV 电压供给市区工业与生活用电外,并以 35kV 电压向郊区工矿企业及农业供电。 本设计变电站从相距 80km的 110kV 系统变电站受电(每回架空线的单位长度等值电 抗=0.4/km)。预计使用三台变压器,初期一次性投产两台变压器,预
3、留一台变压器的发 展空间。 本设计变电站地处市郊,属新建变电站,在系统中处于环式主干网上,该变电站一旦 停电,不但对本地区的工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影响全系统的安全运行,所以系 统对本所的运行要求程度较高。所址地区为非墙强地震区,由地形、地势水文,气象等条 件可知适宜建设地区性变电站。 2. 变电站负荷数据 35kV 侧:负荷功率因数取 0.85;负荷同时率取 0.9;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均为 5000 小时/年;网损率为 8%;每回最大负荷为: 第一回(水泥厂) : 输送 11MW,一类负荷,输送距离 39km; 第二回(棉纺厂) : 输送 12MW,一、二类负荷,输送距离 25km;
4、 第三回(1#变电站) : 输送 10MW,三类负荷,输送距离 35km; 第四回(2#变电站) : 输送 15MW,三类负荷,输送距离 40km; 第五回(备用) 10kV 侧:负荷功率因数取 0.8;负荷同时率取 0.85;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均为 3500 小时/年;网损率为 10%;每回最大负荷为: 第一回(食品厂) : 输送 0.66MW,三类负荷,输送距离 4km; 第二回(仪表厂) : 输送 0.5MW,三类负荷,输送距离 5km; 第三回(橡胶厂) : 输送 0.53MW,二类负荷,输送距离 6km; 第四回(电机厂) : 输送 0.4MW,二类负荷,输送距离 5km; 第五回
5、(玻璃厂) : 输送 0.8MW,三类负荷,输送距离 14km; 第六回(配电变压器 1) : 输送 0.78MW,一类负荷,输送距离 15km; 第七回(配电变压器 2) : 输送 0.92MW,三类负荷,输送距离 20km; 第八回(备用) 站用负荷为 70kW,cos=0.88 本设计变电站年负荷增长率为 5%,变电站总负荷考虑五年发展规划。 3. 变电站地理环境: 站址选择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四周皆为农田,地质构造为稳定区,站址标高在 50 年一遇的洪水位以上,地震烈度为 6 度以下。 年最低气温为 5,最高气温为 40,月最高平均气温为 31,年平均气温为 22, 最热月平均地下
6、0.8m土壤温度 21.5。 降水量为 2000mm,炎热潮湿。 当地雷电日 T=25.1 日/年。 站区附近无污染源。 4. 短路阻抗: 系统作无穷大电源考虑。 5、 参考资料: 1 供电与配电 化学工业出版社 2 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工业出版社 3 电气系统分析 中国电力出版社 4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中国电力出版社 5 电气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 中国电力出版社 6 电工电子 华中理工大学 7 电气自动化 中国电力出版社 8 电动控制原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9 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二版) 四川联合大学 10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参考资料 天津大学 11 电力工程设计手册(1、3、4 分册) 东北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