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惠阳国家基本观测站实习报告 气象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科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为了增进我们对 本课程中对气象监测流程以及对各个监测测仪器操作的过程的认识 和理解,我们在 2012 年 3 月 17 日前往了惠阳国家基本观测站进行 实地考察。 来到观测站,在各位老师热情的领导下,各个班进行了分组学习。 先大体看了观测场,观测场 25m*25m 是一个标准的观测场,四周设 置了约 1.2m 的围栏,围栏的门口开在北面,场地平整,保持有均匀 草层。显而易见的的几根避雷针分布四周。除此之外,地面气象观 测站是取得的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地点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 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首先我们向老师了解到气象观
2、测的六要 素:风向、风速、温度、降水、气压、地温。观测的时间依照的是 世界时。接下来我们进入观测场对各个观测仪器进行了学习。 一:百叶箱一:百叶箱 百叶箱支架固定在地面,顶端约高出地面 1.5m,箱门朝正 北。百叶箱的四壁是由两层薄的木板条组成,外层百叶条向内倾 斜,内层百叶条向外倾斜,百叶条与水平的交角 45 度。箱底由三块 木板组成,每块宽 110 毫米,中间一块比边上两块稍高一些。箱盖 有两层。整个百叶箱内处都是白色。把百叶箱漆成白色,可以将投 射在百叶箱上的阳光基本上都反射掉。这样的结构,使得百叶箱内 具有很好的通风性能,同时又使箱内仪器不受太阳直接照射和雨雪 的影响,从而保障了空气温
3、度的湿度观测数据的代表性。地面观测 场一般设置两个百叶箱,一个安装干、湿球温度表、最高最低温度 表和毛发湿度表,另一个安装温度和湿度自记仪。观测的数据会通 过采集器连接到计算机。 二:浅层地温的观测二:浅层地温的观测 浅层地温的观测包括观测 5cm、10cm、15cm、20cm 地面温 度和地面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使用的仪器有地面温度表、地面最 高和最低温度表;5、10、15、20cm 曲管地温表。地面温度表、地 面最高和最低温度表是根据水银热胀冷缩的特性之称的,分感应球 部、毛细管、刻度磁板、外套四个部分。5、10、25、20cm 曲管地 温表原理同上,只是表身下部伸长、长度不一,并在感应部
4、分上端 弯折,与表身成 135 度夹角。+ 三:深层地温的观测三:深层地温的观测 深层地温的观测包括对距离地面 40、80、160、320cm 深度处 的土壤温度,使用的的是 40、80、160、320cm 的直管玻璃液体低温 表。直管温度表是将一只普通的温度表嵌入在有金属底盖的特质塑 料套管内,在温度表球部周围填有很多铜屑,目的是使温度表具有 必要的滞后性,以便在从地中抽出温度表进行读数的短时间内,示 度保持不动。 四:测量能见度四:测量能见度 能见度仪能够提供标准 4-20mA 和继电器输出,它们可以 连接到任何 PC 或计算机系统。电流和继电器的输出范围可根据需 要设定。这样很容易满足用
5、户要求。使用数字通讯接口,用户可 以了解设备工作情况,如:参数,工作状态等;通过数字通讯接 口和调制解调器,可以远程操作和控制设备。 1即气象学意义上的数值(MOR)是由大气中悬浮的微小颗粒 物(烟雾、灰尘、浓雾、雨、雪)散射光线强弱所决定的。通过 测量这种消光系数,再经过标准公式的转化就能得到人肉眼所需 的能见度数值。采用世界气象组织认可的前散射测量原理(42 角的特殊设计),保证了更大的测量范围,从而使检测到的数据 更具有代表性。 五:温度表五:温度表 温度表分为两部分,左边的是干球温度表,测量现在的气 温,右边的得失失球温度表,测量的是相对湿度,是根据水银的热 胀冷缩原理制作的。 六:风
6、塔六:风塔 风塔是用于测试风俗和风向的仪器,整个风塔是离地面 10m 的 上方,风向标是设置在靠南的方向。 七:大型蒸发器七:大型蒸发器 大型蒸发桶是一个器口面积为 0.3 平方米的圆柱形桶, 桶底中心装一直管,直管上端装有测针座和水面指示针,桶体埋 入地中,桶口略高于地面。圆柱形桶周围有一圈水圈,然后水圈 又有一圈泥土围成,圆柱形桶外的水圈和泥土圈都是用于模拟自 然状态下的的下雨情况,真正测蒸发量的是中间的圆柱形桶,里 面放满了水,通过水面上的蒸发针对水量的增减情况的测量从而 推算蒸发量。为了防止降雨对蒸发造成影响,在一边的还设置有 流溢孔将降水排除圆柱形桶。 八:日照计八:日照计 记录一天中太阳直接辐射达到一定辐照度的时间的仪器。日照 计主要由光筒和自动跟踪装置组成。光筒内部由光栏、内筒、热电 堆(感应面)、干燥剂筒等组成。感应部件是采用绕线电镀式多接点 热电堆,其表面涂有高吸收率的黑色涂层。热接点在感应面上,冷 结点在机体内,在线性范围内产生的温差电势与太阳直接辐照度成 正比。自动跟踪装置是由底板、纬度架、电机等组成。该表用于测 量光谱范围为 0.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