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 一 认识实习的任务与目的 二 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 三 动力部分主要设备 四 电气部分 五 实习心得体会 一 认识实习的任务与目的 为了更好的认识与了解专业知识, 并拓展实际的知识面,我们参观 了*第二发电厂。通过对该厂的初步认识, 加深了我们对电厂及其相 关行业的了解,并对其厂内设备有了初步认识。总的来说,认识实习 的目的是熟悉热能工程专业相关企业 (主要是火力发电厂)的主要热 力系统、 设备技术特点及其布置,重点学习主要热力设备的结构和基 本原理,为学习后续课程建立感性认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在这次 的认识实习中,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了解火电厂的两个主要设备及其他 辅助设备。 1.锅
2、炉部分 (1)锅炉的整体概况(锅炉技术规范与基本参数,锅炉本体外尺寸 和整体布置) ; (2)锅炉系统的汽水系统、风烟系统、及制粉系统; (3)锅炉本体设备结构(炉膛和烟道的结构布置,汽包的结构和布 置,下降管、炉水泵、定期排污,水冷壁的结构、管径、布置方式, 过热器、再热器的结构、管径、 布置,过热器、再热器的结构、管径、 布置、 减温器的结构及布置的级数, 省煤器的结构型式、 管径、 布置、 连接,空气预热器的结构和布置方式) ; (4)燃料与燃烧设备(制粉系统的组成、工作流程,磨煤机的类型 和结构,给煤机、给粉机的类型和结构,燃烧器的类型、结构、整体 布置) ; (5)锅炉风机的用途、类
3、型、结构、配置和现场配置。 1.汽轮机部分 (1)汽轮机的整机概况; (2)转子部分的构成及结构形式; (3)静子部分的结构、支承方式、连接形式以及结构形式; (4)凝汽器的技术规范与基本技术参数、总体构造与汽水流程等; (5)回热加热器的技术规范、结构形式、布置方式和疏水方式等; (6)给水泵、汽动给水泵汽轮机的配置、技术规范、技术特点、结 构形式和现场布置; (7)凝结水泵、循环水泵的配置、技术规范、技术特点、结构型式、 现场布置。 3.热力系统部分 (1)原则性热力系统; (2)主蒸汽与再热蒸汽系统; (3)汽轮机旁路系统与设备; (4)汽轮机抽真空系统与设备; (5)循环水系统与设备;
4、 (6)给水回热系统与设备; (7)汽轮机轴封系统与设备; (8)锅炉减温水系统; (9)锅炉排污水回收利用系统与设备。 二 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 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实质上是四个能量形态的转换过程, 首先 化石燃料的化学能经过燃烧转变为热能, 这个过程在蒸汽锅炉或燃汽 机的燃烧室内完成;再是热能转变为机械能,这个过程在蒸汽机或燃 汽轮机完成;最后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 火力发电厂的原料就是原煤。原煤一般用火车运送到发电厂的储 煤场,再用输煤皮带输送到煤斗。原煤从煤都落下由给煤机送入磨煤 机磨成煤粉,并同时送入热空气来干燥和输送煤粉。形成的煤粉空气 混合物经分离器分离后,合格的煤粉经过
5、排粉机送入输粉管,通过燃 烧器喷入锅炉的炉膛中燃烧。 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热空气由送风机送 入锅炉的空气预热器中加热, 预热后的热空气,经过风道一部分送入 磨煤机作干燥以及送粉之外, 另一部分直接引至燃烧器进入炉膛。 燃 烧生成的高温烟气,在引风机的作用下依次流过炉膛,水冷壁管,过 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同时逐步将烟气的热能传给工质以及空 气,自身变成低温烟气,经除尘器净化后的烟气由引风机抽出,经烟 囱排入大气。煤燃烧后生成的灰渣, 其中大的灰子会因自重从气流中 分离出来,沉降到炉膛底部的冷灰斗中形成固态渣,最后由排渣装置 排入灰渣沟,再由灰渣泵送到灰渣场。大量的细小的灰粒(飞灰)则 随烟气带
6、走,经除尘器分离后也送到灰渣沟。 锅炉给水先进入省煤器预热到接近饱和温度, 后经蒸发器受热面 加热为饱和蒸汽,再经过热器被加热为过热蒸汽, 此蒸汽又称为主蒸 汽。 经过以上流程, 就完了燃料的输送和燃烧、 蒸汽的生成燃物 (灰、 渣、烟气)的处理及排出。 由锅炉过热气出来的主蒸汽经过主蒸汽 管道进入汽轮机膨胀作功,冲转汽轮机,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从汽 轮机排出的乏汽排入凝汽器, 在此被凝结冷却成水,此凝结水称为主 凝结水。 主凝结水通过凝结水泵送入低压加热器, 有汽轮机抽出部分 蒸汽后再进入除氧器, 在其中通过继续加热除去溶于水中的各种气体 (主要是氧气) 。经化学车间处理后的补给水(软水)与主凝结水汇 于除氧器的水箱,成为锅炉的给水, 再经过给水泵升压后送往高压加 热器,汽轮机高压部分抽出一定的蒸汽加热,然后送入锅炉,从而使 工质完成一个热力循环。 循环水泵将冷却水 (又称循环水) 送往凝结器, 吸收乏气热量后, 在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