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 1 章 绪 论 1.1 课题的提出 汽车在设计和制造时,为使转向前轮具有转向轻便、准确和行驶稳定等性能,在转向 前轮上设有前轮定位,有些轿车和货车后轮也有定位,即四轮定位。车轮定位包括主销后 倾角、主销内倾角,车轮外倾角和车轮前束等四项参数,车轮定位值就是指把车轮安装成 一定的静态几何角度与尺寸的数值,是前轴技术状况的重要诊断参数。 车轮定位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安全性、燃油经济性、轮胎等汽 车的使用性能及相关机件的使用寿命。车轮定位值在汽车使用过程中,由于车架、车轴、 转向机构的变形与磨损,改变了原有的几何角度与尺寸数值,导致车轮定位失准。此时当 汽车行驶时,转向车
2、轮在向前滚动的同时,将会产生横向滑移现象,即车轮侧滑。实践证 明,车轮的侧滑量会造成滚动阻力、轮胎磨损、运行油耗等方面的增加,造成转向沉重、 行驶方向稳定性变差,增加驾驶员的劳动强度等,极易形成行车事故的潜在危险。因此, 对汽车进行车轮定位的检验是车辆年检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汽车车轮定位的检测,有静态检测法和动态检测法两种。静态检测法是在汽车停止的 状态下,使用测量仪器对车轮定位值进行几何角度的测量;动态检测法是在汽车以一定车 速行驶的状态下,用测量仪器或设备检测车轮定位失准产生的侧向力或由此引起的车轮侧 滑量。车辆年检中一般都采用动态检测法测量转向轮的侧滑量,侧向滑移量的大小与方向 可用汽车
3、侧滑检测台来检测。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汽车转向轮的横向滑移 量用汽车侧滑检测台检测时,侧滑量应不大于 5m/km。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汽车检测技术是伴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国外一些经济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 早在 40、50 年代就发展成以故障诊断和性能调试为主的单项检测技术,进入 60 年代后获 得较大发展。逐渐将单项检测技术连线建站,在向着即能进行维修检验又能进行安全与环 保检测的综合检测的方向发展。 50 年代我国汽车检测行业还主要采取传统的检测方法,80 年代国内汽车检测技术得 到迅速发展。但国外引进的技术和设备占相当比例。随着社会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多
4、,近 几年来,我国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得以迅速发展,目前已建成各类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 1100 多个,检测设备也得到迅速发展, 产品的品种规格已在两千多种以上, 基本满足国内需 2 求。 为了提高检测效率,保证检测数据的公正性、准确性。检测线的自动化是检测线发 展的必然趋势。一九九三年清华紫光电器科技公司依托清华大学率先研制成功全自动机动 车安全性能检测系统,此后 ACMLKZQJ-1 等型号的全自动检测线相继研制成功。这些系 统的部分功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提高离不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各个生产和科学技术 领域得到不断的广泛而深入的应用,测控技术及仪器仪表也取得了突
5、飞猛进的发展,随着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70 年代初出现的检测控制自动化、技术数据处理自动化技术等综合检 测技术提高了检测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主要表现在精度高、可靠性高。检测技术在小型 化、低功耗、抗干扰能力强和多功能等方面进步显著,随着信息处理技术和微计算机技术 在检测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创造出许多新型的测量方法和仪器,使检测技术发展为以微计 算机为核心的在线测控技术。具有典型意义的测控系统在包括汽车性能检测等各个领域不 断被研制和开发出来。目前一些国家的现代汽车检测技术已基本达到广泛应用的阶段,在 交通安全环境保护、节约能源、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运输能力等方面带来了明显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 汽
6、车侧滑检测台通常以额定承载质量(设备允许承载的受检车辆轴载质量的载荷)为主 参数划分产品规格。世界上的两大模式中,日本模式的产品系列为 1.53.06.010.0(t); 欧洲模式(以德国为例)的产品系列为 0.52.5(3.5)13.016.0(15.0)(t)。而我国产品系列的 模式可以说是综合二者模式为 3.010.015.0(t),并以 10t 级产品作为产量最大的基本型 产品。 侧滑检测台还可以按其他参数分类: (1)根据滑动板数的不同,有单板式和双板式两种; (2)根据滑动板长度不同,有 500mm,800mm,1000mm3 种; (3)根据滑板运动方式的不同,有联动式和分动式两种。 目前在我国应用较广泛的是双板联动式侧滑检测台,但国内产品和国外相比,还存在 以下不少差距:产品可靠性差,性能不稳定,故障率多,精度低,品种少,更新慢,技术 含量低等。在今后的研发生产上,应朝着提高可靠性,尤其是使用寿命上发展,进一步提 高测量精度,尽量减小误差,使自动化更加完善。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途径 (1)进行调研,收集与侧滑检测台有关的资料;综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