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关于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关系与协调研究文献的综述 一、引 言 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结构内各项制度为实现其核心功能而有机地组合在 一起,激励约束人们的行为,为制度耦合;各项制度作用方向不一致,在行为规 范上互相抵触,为制度摩擦。 税收制度和会计准则作为经济制度结构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同样存在着制度的耦合和摩擦。在会计国际趋同环境下,为了提高财 务信息的质量,增加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各国会计准则纷纷加快了与国际财务报 告准则趋同的脚步, 我国也适时建立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趋同的新会计准 则体系。在新准则公布不久,我国又进行了新一轮的企业所得税改革,相继颁布 了新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进一步强调了
2、税法的独立性,与财务会计制度的关系发 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与新准则的对应事项的差异变化拉大了。在我国市场经济 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都在进行积极的国际协 调,这一发展趋势加速了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的分离,这种分离和差异的存在是 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必然性的,因此, “税、会”间的协作是一个动态的关系。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尝试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 梳理其理论逻辑,期望能够从一个更全面的角度理解“税” 、 “会”关系,从而寻 找到一个“税” 、 “会”制度协调的博弈均衡点。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会计制度概念界定 会计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
3、 “会计制度就是处理会计业务所 必须遵循的规则、方法和程序的总称,是从事会计工作的规范和标准。 ”即凡是 与会计有关的规则都应列入会计制度范畴。 狭义的会计制度一般指政府部门制定 袁庆明: 新制度经济学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5 年版 2 的会计核算制度,属于强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在实务中,提到“会计制度” ,一 般认为是财政部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企业会计制度 。会计准则是一 种技术性规范,其规范对象主要是会计实务。它是检验实务的标准和改良未来实 务的指南,它是有序、系统、内在一致的,应能与可观察的客观事物相吻合。建 立与发展会计准则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采用正确的会计方法,客观地向内、外部 的
4、信息使用者提供各类与经济主体有关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报告。 会计准则 最终目标是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通过会计准则,可对会计信息的 提供进行管制,以配合其宏观政策的实施,可以说会计准则已构成政府法规、制 度的一部分。 (二)税收法规概念界定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 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其 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的财 政收入。所得税法是税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说,包括企业所得税法、外 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法及个人所得税法。 企业所得税法是指国家制定的用
5、以调整企 业所得税征收与缴纳之间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企业所得税是指国家对境 内企业生产、经营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它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重要手 段。 三、 “会” 、 “税”关系模式 (一)国际分类 根据诺布斯(Nobes)分类法,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的关系有两大模式: “第一类: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建立的,以法、德等国家为代表的会、 税统一模式。 ” 。税收法规要求会计制度内部遵从的形式与“会、税统一”模式 是对应的, 内部遵从要求企业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所依据的会计制度与税法保持一 致,从而形成了“会、税统一”模式。 李建英,孔燕, 新下 “会、税”关系研究 , 税务研究 ,2008
6、 年第 8 期 3 “第二类:以微观经济理论为基础建立的,以英、美等国家为代表的会、 税分离模式,即会计制度与税法相互独立,纳税人在纳税时按照税法进行相应 的调整。 ”但是税收法规不影响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提供,不影响会计信息的独立、 公允和完整,仅在纳税事项发生差异时,根据税法规定做相应的纳税调整,这也 是税法对会计影响的外部调整形式。 由于世界各国在各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会、 税” 模式不可能完全相同, 只能大致归为这两种模式。 正是基于这一原因, 各国的 “会、 税”模式并不能完全按照Nobes分类法。有观点认为还有一种中间模式“混 合式” 。 (二)我国“会、税”关系的研究 在我国, “会、税”关系被称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目前我国会计 理论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观点主张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 合一,简称“统一论” ;第二种观点是主张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协调,简称“协 调论” ;第三种观点是主张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当分离,简称“分离论”或“独 立论” 。 “统一论” 从税法的角度阐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