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关于关于中小学生假期辅导班调查报告中小学生假期辅导班调查报告 从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以来,中国选拔人才的制度貌似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 “考试” 。没办法,虽然这个制度有很多漏洞,背后隐藏着一条巨大的商业链,中 间的各种商家厂家把自己谋取利益的黑手伸向了广大的家长,但是毕竟中考高考 是目前中国政府能够提出的向未来社会输送人才的相对公平公正的唯一办法。所 以还是在沿用这一制度,毕竟还有很多寒门学子指望着靠考试翻身跃龙门,有多 少能够越过去另说。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 “不好好学习就没有出路” , 照我看来这句话是对的, 活到老学到老,不学习一门或者几门生存技能真的没有出路。但是很多家长在理 解
2、上却有很大问题,照我看他们应该是理解成了学习成绩不好就没有出路。当然 好好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现为学习成绩好,但是两者的实质还是不一样。当 然家长千方百计想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无可厚非。 在这种高分才是王道的社会思潮下,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社会现象:家长费 尽心机为子择校,不管是高中,还是大学,甚至连九年义务教育里的小学和初中; 孩子寒暑假依然在家长的周密安排下与各种课本进行周旋。 这次实践我们也接着暑假之便,加入了一个信息网暑期辅导班,从而开展我 们的暑期实践调查,顺便也过了一把教师瘾。有一首歌不就这么唱的“小时候我 以为你很美丽” 授课范围授课范围 辅导班授课范围很广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
3、级都有。但是却有一个 很有趣的现象,这间教室里有 43 位同学(这么多人挤在这个小教室里看起来多少 有点残忍,还好有两台电扇外加一台空调) ,还有一个教室理由 16 位同学,这个 年纪又精进 60 个人参加,三年级也有 56 位同学,先比之下其他年级的孩子就没 有这么多了少则两三个多则十几个。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也有一个小小的调查,算 是这次实践活动的一个小小插曲。主要调查形式是走访,最后我们得到这样一个 调查结果: 大部分一年级的孩子家长认为孩子刚刚读完幼儿园,短短一个月假期孩子根 本不懂得怎么跟老师学习这些课本上的知识去了也等于没有去; 四、五、六年级的孩子家长则是因为自己的孩子根本就不想参加
4、,自己也没 有硬是要求,所以也没有让孩子参加; 初中的人少就涉及到这个行业里的的竞争力问题,因为这一部分中的家长普 遍认为还是让自己的孩子跟着他们学校的老师比较靠谱毕竟学校的老师更懂得中 考,而且孩子的老师办辅导班,怎么好意思不去给他捧场。如此这般还是在校老 师在这个行业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比较大。 至于二、三年级的学生比较多除了已经初步具备能听懂老师讲什么的能力之 外,对家长的安排也没有多大的反抗,还有这个年龄的小孩子相对于自己一个人 2 呆在家里应该更喜欢凑在一起玩,所以参加的人数还是比较可观的。这样就形成 了这种每个年级人数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当然上面这些并不是我这次事件调查的主要目的。我
5、这次事件的主要目的是要对 这个行业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包括他的产生,运营过程,以及利润都要进行分 析研究,虽然不能向专业人士一样东西整个行业,但还是希望能管中窥豹见一斑。 行业产生行业产生 首先是这个行业的产生。这个行业为什么会产生,这个行业为什么会产生, 在文章的开头其实早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本来教育是一种比较高尚的行为,教 育不能被认为是带有服务性质的。而辅导班却是从教育行业里分化出来的带有服 务性质的一种特殊行业,可以说这是一个应运而生的行业,而且在中国这种考试 制度的催化下,各种厂家商家在考试制度的背后为了自己盈利把各种考试炒的天 花乱坠。 社会上大部分人都相信了高分才有好出路的“童话
6、” 。只有考高分才能上好学 校,才能学得更好,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才能生活得更好,才能给自己的儿子 更好的条件考更高得分这是一个看似很美妙的良性循环。大家的思维也就在 一开始就已经陷入了这样一个不知道谁开始设定大家一起维护的怪圈。辅导班的 市场需求量也自然变得非常的大。 正是中国现有的培选拔养人才的制度以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外 加上社会对人才的评定,对学历的要求催生了这个行业。而这些商业活动对于厂 家商家和家长来说,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即使是没有多大的效 果家长对于让孩子参加假期的辅导班依然是一丝希望百倍努力。 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大部分家长选择了让孩子参加假期的辅导班不管是 孩子自愿的,还是家长硬性要求。而且让孩子参加辅导班的家长大部分选择的都 是辅导学生在校学习的课程,而非孩子的性爱好特长。 至于假期辅导班的运营过程也不是非常的复杂。目前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 是个人经营自己收学生自己教授课程就是这么两个简单的环节,而另一类则是一 方面收学生另一方面招老师,收学费发工资自己提供场地,交付水费电费,这一 个看似比前一类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