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新建城市道路及交叉口设计 姓 名: 专业班级: 交 通(1)班 学 号: 指导教师: 一、设计题目一、设计题目 新建城市道路及交叉口设计 二、设计目的二、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基于城市及交通规划的理念, 运用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以交通安 全、通畅、效率、便利及其与环境协和为目的,以交通系统的“资源”为约束条件,对现有 和未来建设的交通系统及其设施加以优化设计,寻求改善交通的最佳方案。是城市交通设 计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该设计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交通设计的角度出 发对路段及交叉口应用渠化、 管理等综合手段, 以达到城市交通的安全、
2、 通畅与高效等目的。 三、三、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 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 使近 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 四、设计内容四、设计内容 1.基础资料基础资料整理整理 1.1 道路道路基本基本条件条件 道路几何条件 项目 单位 道路名 A 路 B路 道路等级 主干路 次干道 断面形式 四块板 二块板 设计车速 km/h 80 40 设计车辆 车种 标准小汽车 标准小汽车 红线宽度 m 50 30 车道数 车道 6 4 车道宽 m 3.75 3.5 中央分隔带宽 m 3.5 2 机非分隔带宽 m 3 1 非机动车道
3、宽 m 4 3 人行道宽 m 2 2 交叉口几何条件 项目 单位 进出口方向 A B C D 进口道 出口道 进口道 出口道 进口道 出口道 进口道 出口道 道路等级 主干路 主干路 次干道 次干道 主干路 主干路 次干道 次干道 断面形式 四块板 四块板 二块板 二块板 四块板 四块板 二块板 二块板 设计车速 km/h 60 60 30 30 60 60 30 30 设计车辆 车种 标准小 汽车 标准小 汽车 标准小 汽车 标准小 汽车 标准小 汽车 标准小 汽车 标准小 汽车 标准小 汽车 路幅宽度 m 45.5 45.5 28 28 45.5 45.5 28 28 车道数 车道 4 3
4、 3 2 4 3 3 2 车道宽 m 3.5 3.5 3 3 3.5 3.5 3 3 车道功能划分 左直右 专用车 道 左直右 专用车 道 左直右 车道 左直右 车道 左直右 专用车 道 左直右 专用车 道 左直右 车道 左直右 车道 中央分隔带宽 m 3.5 3.5 3.5 3.5 机非分隔带宽 m 2 2 2 2 2 2 2 2 非机动车道宽 m 3 3 5 5 3 3 5 5 人行道宽 m 2 2 2 2 2.路段交通设计路段交通设计 道路横断面设计 路边停车设计; 出租车临时停靠点设计; 与公共汽车交通相关的交通设计。 2.12.1 道路断面形式道路断面形式 我国城市道路按等级分为五级
5、: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及生活区道路 我国各级城市道路的功能定位 道路等级 功能定位 快速路 承担快速、远距离的区间交通 主干道 联系城市区域之间的主要交通性道路 次干道 集散性道路 支路 区内的集散性道路 生活区道路 生活性道路 2.112.11 各种道路断面形式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断 面 形 式 特点 适用情况 一 块 板 (1) 没有非机动车专用车道, 非机动车利 用边侧机动车道或部分人行道通行; (2) 相向机动车流之间无分隔, 存在对向 干扰,机动车行驶车速较低。 机动车、 非机动车流量均不大的次干路 或支路。 两 块 板 (1) 没有非机动车专用车道, 非机动车利 用边侧机动车
6、道或与行人在一个平 面通行; (2) 相向机动车流分隔形式, 基本消除对 向机动车流干扰, 内侧车道行驶车速 较高。 机动车流量较大, 非机动车流量小的次 干路、主干路或快速路. 三 块 板 (1) 有非机动车专用车道, 消除了机非之 间以及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在格段 上的互相干扰,非机动车行驶安全, 但交叉口处遗留问题较多; (2) 相向机动车流之间无分隔, 存在对向 机动车干扰,但由于消除了机非干 扰,机动车行驶车速较高 非机动车流量持续较大的主干路; 但随 着城市机动化及公共汽车交通的发展, 这种道路断面形式将越来越不适应中 国的城市交通需要。 四 块 (1) 有非机动车专用车道, 消除了机非之 间以及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的干扰, 机动车非机动车流量均较大的主干路 或快速路 板 非机动车行驶安全, 但交叉口处混合 交通问题却很突出; (2) 相向机动车流分隔形式, 基本消除对 向机动车流干扰, 机动车行驶车速较 高。 2.22.2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