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目录目录 摘要:摘要: . 1 一、一、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2 1.1 研究目的 2 1.2 研究意义 . 2 1.3 项目调查对象 2 1.4 项目调查时间 2 二、数据收集二、数据收集. 3 2.1 问卷调查 . 3 2.2 问卷结构 . 3 2.3 数据收集方式 3 2.4 数据处理方式 3 2.5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意向调查问卷 . 3 三、数据分析三、数据分析. 4 3.1 根据调查结果,对调查数据进行整体分析 4 3.2 就业意向相关分析 . 7 3.3 回归分析 . 8 3.4 对调查结果的认识 10 四、结果与结论四、结果与结论 . 10 4.1、调查研究的建议:
2、. 10 4.2 总结: .11 摘要:摘要: 本文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学生就业中的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 题,尝试性地构筑了就业意向的初步结构,并就此作了实际的调查研究,阐明了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化及其与现实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强调了应进一步加强 “就业意向”的研究和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尤其是“一次就业率”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各个高校的社会 声望以及招生和办学的前景。从教育经济学理论来看:川这个问题包含着三个方 面的内容:第一,一般性就业问题或总量性就业问题,其表现为职业岗位总量不 足;第二.结构性就业问题,其表现为有职业岗位存在而缺乏胜任的人选;第三,个 人职业选择性就业
3、问题,其表现为既有职业岗位存在,也有胜任的人选,而求职 者不愿填补此岗位。第一个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后两个问题与教育本 身的关系密切。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来看,部分毕业生不能如期就业和 部分用人单位不能如愿招聘,常常使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和人员处于尴尬局面,这 样的现象往往是由于结构性就业问题和选择性就业问题交织而成的。一般而言, 学校作为人才产品的生产者,通过调整专业方向和提高教学质量,来解决结构性 问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不容怀疑的。但仅此还不够,学校办学上的努力往往会 进一步带动毕业生择业要求的提高,而加剧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虽然个人 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最终将通过实现就业而
4、得到暂时解决,但往往是以毕业生 错失最佳就业时机和离校后独自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代价的, 同时也影响着高 校的“一次就业率”。 本文对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的关键环节就业意向做初 步的探索,以期共进。 2 一、一、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1.1 研究目的 “民以生为本,以业为基,有业为乐,无业为祸”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一次 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家 庭做出贡献,实现自身价值。在这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我国每年的大学生毕业人 数逐年上升,大学生就业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如 何应对就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大三的我们即将毕业,面临就业问
5、题,此次 我们研究的课题就是关于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统计分析。 1.2 研究意义 对大学生自身而言,如此就业韩流的形势下,大学生们该如何树立正确的就 业观以适应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是我们调查的重点,同时,也是为深入了解当 前信管专业求职意向和对就业观的研究以及对当今就业形势的分析, 从而了解就 业意向与影响就业的因素,指导和帮助我们就业,并为信管专业学生提供一定参 考数据, 安徽新华学院信心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 班于近期开展了信管专业就业 方向的调研方向 。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 40 份,回收有效问卷 40 份。经过 综合汇总、分析比对调研资料。 1.3 项目调查对象 1.4
6、项目调查时间 2014 年 4 月 17 日至 2014 年 4 月 23 日 3 二、数据收集二、数据收集 为了考虑与大学生就业教育和指导工作实际的结合,我们对大学生就业意 向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我们做了关于 11 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就业 意向的初步调查 ,基本做法是: 2.1 问卷调查: 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 于 2014 年 4 月 15 日在安徽农业大学安徽新华 学院对 11 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 班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调查问 卷 40 份。 2.2 问卷结构: 问卷主要有基本情况和就业意向的基本构成”两个部分,问题形式全部为封 闭式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 “就业意向的基本构成”主要结合平时掌握的学生思 想动态,根据学生自身所具备的的知识和技能,拟定了 20 个问题。为了防止选 项兼容和就业意向偏高,我们设计了“你对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金值”、“影响选 择的主要因素”、“你认为自己目前所欠缺的素质”等问题。 2.3 数据收集方式: 利用本专业技能,制作电子调查问卷,采用班级群发的方式,让每位同学都 能够参与进来,加大此次调查的准确度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