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分析与规划区域分析与规划 实习报告实习报告 *村庄规划村庄规划 1 1、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以全市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为指导, 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 以增加农民收 入为目的,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按照 先行一步,规模推进,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和以点带面的要求,加大领导和推进力度,力争 早日见成效。 2 2* 3 3、遵循原则、遵循原则 3.l、坚持突出特色原则。从*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其经济基础、产业现状、地域 优势、传统习惯、社情民意和人才储备,科学确定方向、重点工作和阶段性目标。 3.2、坚持先易后难原则。在具体项目的安排上要有
2、所侧重,有所取舍。基础条件好,自筹 能力强的项目先搞;群众呼声最高,要求最迫切,参与最积极的事先办;拉动能力最强,影 响力最大,最容易见到实效的事业先行,让群众尽快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3.3、坚持超前动作原则。充分发挥该村基础条件好,创造条件,抢先推进,力争用 3 年左 右的时间,完成 5 年的工作任务为下步工作开展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 3.4、坚持同步发展原则。统筹兼顾,综合推进。基础建设和公益事业同步进行;经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同步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步展开。促进*村的经济建设、政 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稳定发展。 3.5、坚持讲求实效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尽力
3、而为,量力而行。不搞攀比,不绣花瓶, 不搞形式主义。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形成新的债务。既要使该村的农民真正受益,又要为其 它村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效仿的作法和可借鉴的经验。 3.6、建立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资源配置机制和功能机制。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 保护和改善村庄生态环境,促进该村的可持续发展 4 4、规划依据、规划依据 4.1、 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4.2、 村镇规划标准 4.3、 小城镇建设技术政策 4.4、 住宅设计规范 (GB501882007)2007 年版 4.5、淇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4.6、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5 5、
4、规划目标、规划目标 本次规划根据*的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交通、能源、用水用地等建设条件,产业和人 口集聚的趋势,以 “建设中心村、发展中心村”为基本目标,使*变成经济繁荣、生活环 境优美的现代化村庄。 6 6、规划内容、规划内容 *村主要以现代农业、畜牧养殖为主。现代农业:本村为平原,土地肥沃,各项基础设 施建设配套,发展优质商品粮;该村以养殖户较多,养殖产业链已经形成,养殖氛围日渐浓 厚,故该村应在此基础上巩固、发展、壮大这一产业,在村东南至少 200 米处为村养殖区。 但应与居住相分离,避免环境污染,集中发展。规划以规划范围内现有的道路为骨架,以村 庄组团来组织村庄空间结构,形成一个公共服
5、务中心、六个居住组团的空间布局形式,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 20082020 年。 6.1、道路交通 村庄道路分为主要道路、 次要道路和宅前道路三级。 规划一条曲而畅通的主路贯穿村庄 南北,次路网形成环状和主路相接,共同构成村庄有序的交通系统。村庄主要道路路面以 6 米宽为主,两侧各 3 米的建筑控制线,村庄次要道路宽 4.5 米,两侧各 25 米的建筑控制 线;村庄宅前路宽度为 25 米。 6.2、村口的选择 规划选取中心南路的中间作为村口重点建设,村口处布置公建、广场和集中绿地。 6.3、公共服务设施 依据村庄的人口规模,规划新建幼儿园,卫生所,青少年、老年活动中心,文化站,综 合服务
6、中心等配套设施。 6.4、营造村庄街道空间 结合村口和现状已有的热闹氛围, 规划沿中心南路和规划南路布局村庄的街道空间, 街 道界面以商住为主,底层为商业,以此提升村庄的活力。 6.5、绿化景观 据苏北村民的生活习惯,结合建筑的组织,做好绿化美化规划,丰富景观,创造良好的 居住环境。因地制宜布置住宅建筑,在建筑山墙与道路之间规划块状绿地,休闲场地,并布 置健身设施,适当增加四季树木的种植,通过道路向居住组团内部延伸渗透,构筑点、线、 面结合的符合休闲需求的多样化绿色场地。 形成颇具苏北特色的开敞空间, 创造良好的居住 环境。 6.5.1 增加村庄主要道路两侧绿化并建设休闲广场,增加树木种植及广场照明,结合村庄入 口设置村庄标志及建筑小品。 6.5.2 结合村庄的活动中心新建文化广场,广场在满足绿化景观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地面铺 装、配置阅报栏、灯具、座椅及健身游戏器材等完善公共活动场所功能,设置乒乓球和台球 活动区。 6.5.3 设置休闲绿地,以方便村民就近使用,休闲场地由绿地、硬质铺地和小品构成,如树 池、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