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本 科科 生生 毕毕 业业 论论 文(设计)文(设计) 开 题 报 告 题目: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探讨 以国内外商业银行为例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二级学院 会计学院 专业名称 会计学 班 级 2014 年 01 月 此处为论文中文题目, 要求居中填写 主标题不超过 24 个汉 字;可加副标题(副标 题前加破折号) ,副标 题与主标题间空一行 的位置 主标题:黑体,小二, 居中 副 标 题 : 楷 体 _GB2312,四号,居中 阅后删除此文本框。 1 一、一、 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
2、的研究现 状及发展趋势等)状及发展趋势等)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随着外部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公司内部治理缺陷的 存在,公司在经营运行过程中产生风险的几率大大提高,内部控制问题日益严 重。因此,何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以帮助企业防患 于未然显然已成为管理阶层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法国 兴业银行的巨额亏损等事件都为当今企业治理敲响了警钟; 我国银行业也发生 过许多舞弊或者巨额贷款难以收回的案件。对此,国际权威 COSO 委员积极 响应经济形势的号召, 投入到经济全球化掀起的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 的热潮中, 就如何将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与管理的风险控制体系运用于
3、实际的 公司治理过程中, 怎样促进内控与风控之间的有效融合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 入探讨。现今,金融企业无疑是社会经济几大支柱之一,甚至可以称之为经济 命脉也不为过。因此,以国内外银行业的案例对比分析为切入点来开展企业内 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的意义同样重大。 国内现状 我国相继出台过一系列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相关的政策性文件。1999 年修订的会计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势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 会计监督制度。这意味着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提上日程。随即在2001 年,出于贯彻落实会计法精神的目的,财政部连续制定并发布了内部会 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内部会计控制规范。2006年,国资委颁布
4、了我国 第一个全面风险管理的指导性文件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标志 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真正形成法规,中国从此走上了风险管理的舞台。 2008 年,财政部,审计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五大部门联合发布企业内部 控制基本规范 :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后鼓励非上市公司的其他大中型 企业自愿执行。此文件表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甚 至可以称之为中国的萨班斯法案 ,表明我国紧随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形势, 切实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念。 同时,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及部分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都 设置了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但两者的现状不容乐观。在一般企 业中的内
5、控中,主要是围绕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 律和规定的遵循,保护资本的安全,资源的节约和有效使用,经营目标的完 成等方面来展开的,未能充分发挥其评价和改进单位风险管理,提高控制 管理效率,从而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服务的职能作用;而各大企业 的风险管理则往往浮于表面,首先体系本身就不够健全,其次管理层对风 2 险管理的意识较为淡薄,从而导致治理结构与监督体系都还有很长的改进 之路要走。 国外现状 国外内部控制的产生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 大萧条后,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出版了第一本审计学意义上的内部控制研究专 著内部控制协作体系的要素及其对于管理
6、层和独立公共会计师的重要 性 ;1979 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了管理阶层对内部控制的报告书 , 强制公司对其内部会计控制提出报告书;1985 年 COSO 委员会成立;1992 年 COSO 委员会颁布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并在 2003 年又发布了企业风险 管理整合框架 。 同时英、 法、 德、 日等国家也先后展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例如: 1995 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制定 AS/NZS4360 明确定义了风险管理的标准 程序, 标志第一个国家风险管理标准的诞生; 英国改善风控的努力可见于 1999 年问世的公司治理综合法典 。加拿大也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来提高内控效率, 安大略证券委员会的 Multi-lateral Instrument 52-109 和 52-111 要求企业提交年 报的同时上交内部控制反馈报告。 此外, 国际银行业也在强调内控与风控的必要性, 发布了资本充足性框架, 要求企业对内控框架进行独立检查并对风险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并指明各银 行应该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