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三通道 ABS 液压控制系统仿真 摘 要:汽车用制动防抱死制动系统(简称 ABS)是汽车主动安全性能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国内 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 ABS 发展历史、现状以及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并着重介绍了国 内 ABS 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滑移率;附着系数 Abstract : The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ABS) , which is a great importance to active safety of vehicles ,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home and abroad.
2、This paper introduces t he control concept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ABS, It emphasizes the domestic status and trend of ABS. It emphasizes t he domestic stat us and t rend of ABS. Key words :automobile ;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 slip ratio ; adhesion coefficient 引言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道路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汽车已
3、经逐渐成为人们的 代步工具,人们在享受汽车带来舒适、 便捷的同时,也对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改善汽车的制动性能始终是汽车设计、制造部门的重要任务。制动性能是 汽车主要的安全性能之一。评价一辆汽车的制动性能最基本的指标是制动加速度、制 动距离、制动时间及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是指汽车制动时仍 能按指定的方向的轨迹行驶。 如果因为汽车的紧急制动(尤其是高速行驶时)而使车轮 完全抱死,那是非常危险的。 若前轮抱死,将使汽车失去转向能力;若后轮抱死,将会出 现甩尾或调头(跑偏、侧滑),尤其在路面湿滑的情况下,对行车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
4、ock Braking System,简称 ABS),是一种机电液一体化 装置,它在传统制动系统的基础上,采用电子控制技术,以实现制力的自动调节,防止 制动车轮抱死,以期获得最有效的制动效果,并大大提高车辆主动安全性。ABS 能够利 用轮胎和路面之间的峰值附着性能,提高汽车抗侧滑性能,充分发挥制动效能,同时增 加汽车制动过程中的可控性,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一种具有防滑、 防锁死等 优点的安全刹车控制系统。 一一、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发展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发展 2 原始的制动控制只是驾驶员操纵一组简单的机械装置向制动器施加作用力, 这时 的车辆质量比较小,速度比较低,机械制动已能满足车
5、辆制动的需要。但是随着汽车 自身质量的增加,助力装置对机械制动器来说已显得十分必要。这时,开始出现了真 空助力装置。 1932 年生产的质量为 2860kg 的凯迪拉克 V16 车, 四轮采用直径 419 1mm 的鼓式制动器,装有制动踏板控制的真空助力装置。这个时期各种防抱死制动系统采 用的都是机械式车轮速度传感器和机械式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因而其转速信号不精 确,制动压力调节的实时性和精确性也难以保证,控制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汽车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军用车辆及军用技术的发展,车 辆制动系统有了新的突破,液压制动是继机械制动后的又一重大革新。克莱斯勒的四 轮液压制动器于 1924
6、 年问世。通用和福特分别于 1934 年和 1939 年采用了液压制动 技术。1936 年,博世公司申请一项电液控制的 ABS 装置专利,促进了防抱死制动系 统在汽车上的应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发展成为可能。20 世纪 60 年 代后期 70 年代初期,一些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开始进入产品化阶段。1968 年凯 尔塞海伊斯公司研制生产了称为“Sure-Track”的两轮防抱死制动系统,该系统由 电子控制装置根据磁电式转速传感器输入的转速信号, 对制动过程中后轮的运动状态 进行判定,通过控制由真空驱动的制动压力调节器对后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进行调 节, 并在1969年装于福特公司的雷鸟(Thunderbird)和大陆 马克(Continental MKIII) 轿车上。1971 年,克莱斯勒公司与迪克斯公司合作研制的被称为“Sure-brake”四 轮防抱死制动系统开始装备于帝国(Imperial)轿车上。 博世公司和特维斯公司在同期 都研制了各自的第一代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 这一时期各种防抱死制动系统都采 用模拟式电子控制装置,这种装置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