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 献 综 述 *金融支农对农村经济发展 的影响 2013 年 12 月 10 日 1 引 言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 城乡差别现象日益突出, 呈现出了典型的 “二元经济” 结果。农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 “三农”问题突出。因此十八大报告,明 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而实现这些目标, 以何种方式实施都缺少不了金融的支持。这就需要,发展农村金融市场,提高农 村金融支农的力度以解决农村发展的资金需求。 因此研究金融支农对农村经济增 长的影响越来越有必要。 国内外许多经济学家通过运用各种实证方法论证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 内在联系。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将借鉴国内、国外已
2、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 同时,深入国内文献,具体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归纳概括。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国外文献 农业融资政策对农村发展有着正向的影响。Edinburgh(2010)通过研究发 现尼日利亚政府虽然在农业政策上做出努力, 但是却无法将资金按照计划的预算 进行分配,导致农村发展的目标一直无法实现。其认为应建立适当的政府农业融 资政策,加强金融机构的服务,简化信贷操作流程以增强农村资金的支持。在资 金的支持下,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率,增加农业产量的竞争力。 Saifullahi Sani Ibrahim (2013)认为强劲的经济发展是不可能没有金融 深化的,尤其是在欠发
3、达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大多数民众居住的农村社区。由 于没有人运用时间序列数据研究过该方面,所以他运用1980-2011年尼日利亚的 时间序列数据, 运用动态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协整检验揭示了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 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并且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得出 结论,提高农村生产力的信贷可以减免弱势创业者的负担,并且降低农村生产信 贷的障碍可以使其对经济增长做出最大的贡献。 2.2国内文献 国内学者在研究农村金融支持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由于研究的具体方面 不同,结论得出也不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归纳: 第一,从农村金融体制方面来看,金融体制的缺陷会导致农村经济的落后。 因
4、此,改革现行农村金融体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于仰南,孙艳春(2012)认为 我国现行农村金融体制经历过数次变革, 目前已基本形成各金融组织相结合的金 融体系,有效的推动力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三农”领域的资金缺口巨大,农 村正规金融正在远离实体经济。这就需要,深化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修正农 村金融发展方向。 林卓(2012)认为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 经济学原理,从供给与需求的视角来分析农村金融制度的有效性,揭示我国农村 金融供给体系存在缺陷,金融供需失衡,导致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因此需 要改革创新并提出了改革的政策建议,以有效的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范淑凤
5、(2010)论述了造成农村合作社资金短缺的原因在于现行农村金融体 制不完善、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不力,民间融资困难等方面,并提出要完善金融 信贷扶持的农村金融机制, 允许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准入建设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 的建议。 第二,从农村信贷投入和资金到位角度来看,金融支农的效率不够、资金的 缺位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自 1979 年以来,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始终不 能内生吸引信贷资金,而通过杨栋(2007)通过建立农业信贷和农村经济发展的 双方程误差修正模型,测算了信贷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长期信贷能 够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由此,国家应促进信贷支农,内生吸引资金,发展高效农 业,实现农业
6、与银行业的良性互动。 同时, 农业信贷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服务绩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农业经 济发展的绩效水平。裴辉儒(2010)利用描述性统计和 Panel Data 模型分析了 31 个省份 1978-2007 年农业信贷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这两者之间存在 弱相关关系,表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对农业经济服务较差,农村金融服务支持不 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需要从制度引导和市场调节上切实改 善这一局面。 县域经济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节点, 是解决 “三农” 问题的重要切入点。 所以马驰(2008)试图通过浙江省农业信贷和农业总产值的时间序列做出相关性 分析。 采用了柯布-道格拉斯 (C-D) 生产函数, 取用双对数模型进行最小二乘法, 发现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但是浙江农业信贷绩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政府 应加强信贷支农力度、 加强农业贷款的贷后监督管理以及引导民间金融以提高绩 效。张月飞(2011) ,运用 DEA 模型,利用 2005-2009 年的数据对浙江县域支农 的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各样本的金融支农绩效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