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一章 单片机概述 单片机是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它在 一块芯片内芯片内集成了计算机的各种功能部件,构成一种单片式的微型计算 机。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际上单片机的发展迅速,其产品之多令人目不暇接, 单片机应用不断深入,新技术层出不穷。 单片机的应用技术是一项新型的工程技术,其内涵随着单片机的发展而发展。由 于 MCS-51 系列的单片机的模块化结构比较典型、应用灵活,为许多大公司所采 纳, 使8051系列的单片产品日新月异。 在Intel公司20世纪80年代初推出MCS-51 系列单片机以后,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半导体厂商相继生产和这个系列
2、兼容的单片 机,使产品型号不断地增加、品种不断丰富、功能不断加强,在国内外单片机应 用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单片机具有功能强、体积小、价格低等一系列优点,在 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 20 世纪末,电子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其推动下,现代电子产品几乎渗透 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同时也使现代电子产品性能进一步提高,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也越来越快。 2 第二章 MSC-51 芯片简介 8051 是 MCS-51 系列单片机的典型产品。 8051 单片机包含中央处理器、程序存储器(ROM)、数据存储器(RA
3、M)、定时/ 计数器、并行接口、串行接口和中断系统等几大单元及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 制总线等三大总线,现在我们分别加以说明: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CPU)是整个单片机的核心部件,是 8 位数据宽度的处理器,能处 理 8 位二进制数据或代码,CPU 负责控制、指挥和调度整个单元系统协调的工 作,完成运算和控制输入输出功能等操作。 数据存储器(RAM) 8051 内部有 128 个 8 位用户数据存储单元和 128 个专用寄存器单元,它们是 统一编址的,专用寄存器只能用于存放控制指令数据,用户只能访问,而不能用 于存放用户数据,所以,用户能使用的 RAM 只有 128 个,可存放读写的数据
4、, 运算的中间结果或用户定义的字型表。 程序存储器(ROM): 8051 共有 4096 个 8 位掩膜 ROM,用于存放用户程序,原始数据或表格。 定时/计数器(ROM): 8051 有两个 16 位的可编程定时/计数器,以实现定时或计数产生中断用于 控制程序转向。 并行输入输出(I/O)口: 8051 共有 4 组 8 位 I/O 口(P0、 P1、P2 或 P3),用于对外部数据的传输。 全双工串行口: 8051 内置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用于与其它设备间的串行数据传送,该 串行口既可以用作异步通信收发器,也可以当同步移位器使用。 中断系统:中断系统: 8051 具备较完善的中断功能,有
5、两个外中断、两个定时/计数器中断和一个 串行中断,可满足不同的控制要求,并具有 2 级的优先级别选择。 时钟电路:时钟电路: 3 8051 内置最高频率达 12MHz 的时钟电路,用于产生整个单片机运行的脉 冲时序,但 8051 单片机需外置振荡电容。 单片机的结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分开的形式,即哈佛 (Harvard)结构, 另一种是采用通用计算机广泛使用的程序存储器与数据存储器合 二为一的结构,即普林斯顿(Princeton)结构。INTEL 的 MCS-51 系列单片机采用 的是哈佛结构的形式,而后续产品 16 位的 MCS-96 系列单片机则采用普林斯顿 结构。
6、4 第三章 设计方案 1课程设计要求: 1) 、以 MCS-51 系列单片机为核心器件组成交通灯控制系统,采用定时中断实现 精确定时; 2) 、利用提供单元模块构成硬件系统。 系统完成内容如下: 正常情况下,A、B 道(A、B 道交叉组成十字路口,A 是主道,B 是支道)轮 流放行,A 道放行 60 秒(两个数码管从 60 秒开始倒数,其中 5 秒用于警告) , B 道放行 30 秒(两个数码管从 30 秒开始倒数,其中 5 秒用于警告) 。 3) 、一道有车而另一道无车(用按键开关 S1、S2 模拟)时,使有车车道放行。 4) 、有紧急车辆通过(用按键开关 S0 模拟)时,A、B 道均为红灯(两次按下 S0 后,回复正常状态) 。 要求: 3) 、编写系统的程序,完成系统的分、秒的计时功能 2具体编程过程: 根据要求我首先想到 显示界面:采用数码管和LED灯相结合的方法, 因为实际既要求倒计时施主输出, 又要求又状态灯输出等,为方便观看并考虑到现实状况,用 2 个数码管与 12 个 LED 分别显示时间和提示信息。这种方案既满足系统功能要求,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