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 开 题 报 告 1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工厂金工车间的切屑垃圾多,目前用铲子清理垃圾,操作困难,费力,有时还会 划伤操作者,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在乡村河道中,污物多为水草、青苔、树枝、树叶、 木材以及泥沙等;在沿海,污物多为海草、贝壳及海生物等;另外,有医疗垃圾、建 筑垃圾、生活垃圾等;这些垃圾污染环境,清理困难,为改变这一现状,设计了清理 垃圾机械手,用以抓垃圾,运垃圾,卸垃圾,实现清理垃圾机械化。该机械手既减轻 操作者的劳动负荷,又提高了生产效率,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1。 1.1 选题的背景 机械手是指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
2、运物件或 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机械手是最早出现的工业机器人,也是最早出现的现代机 器人,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 保护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随着 我国经济的腾飞,国家在工业方面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机械手作为工业生产中非常重 要的一种工具,对其技术的不断突破也变得日趋重要,目前,机械手的种类大至可按 驱动方式分为液压式、气动式、电动式、机械式机械手;按适用范围可分为专用机械 手和通用机械手两种; 按运动轨迹控制方式可分为点位控制和连续轨迹控制机械手等 3。 用机械手作为垃圾清理的对象既可以节约人力, 而且对
3、工人的安全也起到了一定 的保障作用,而且对于生产效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954 年,被称为“机器人之父”的美国科学家 George Devol取得了附有重放必 然结果。1970 年,机器入学界早期的改革家之一,Victor Schenman 在斯坦福大学演 示了一种计算机控制的机械手,这就是非常著名的斯坦福机械手。 70 年代以后,机械手和以机械手为核心的自动化设备在工业发达国家,尤其在 日本,有了广泛的应用。由机械手与其它设备组成的生产线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劳动 生产率,提高和稳定了产品质量,大大缩短了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 80 年代,人们为了让机器人技术
4、向各行各业扩展、应用,于是有了用于社会服 务、海洋开发、宇宙窄间、地下采矿、军事作战、救灾抢险等领域的机器人。 到了上世纪 90 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快速发展和 它们之间的相互整合,机械手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现代控制理论使得机械手控制系 统的性能进一步提高3。 2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进一步扩大,人们对非制造业用机械手的研究空前 活跃起来。这些行业与制造业相比,其主要特点是工作环境的非结构化和不确定性, 因而对机械手的要求更高, 需要机械手具有对外感知能力以及局部的自主规划能力等 5。核工业用机械手,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构灵巧,动作准确可靠、反应快、重 量轻、
5、刚度好、便于装卸与维修的高性能伺服手。目前,机械手技术发达的国家都在 竞相开发地下机械手、医用机械手、建筑用机械手、军用机械手、平面机械手7,并 已经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结果。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1)轻型垃圾车机械手的整体结构设计; (2)机械手传动结构的设计; (3)机械手运动的设计; (4)机械手主要部件的运动仿真; 2.1 基本框架 (1)分析运动方式:确定合适的机械手运动方式。 (2)确立原理方案:以机械设计和机械原理为基础确立合适的原理方案。 (3)总体结构方案:总体设计满足功能要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范围。 (4)设计计算:包括机械手的连杆等的计算、各部位的受力分析以及轻型垃圾 车
6、各部件尺寸的计算。 (5) 动态仿真: 用 UG 画出整机的三维装配图, 再对主要运动部件进行运动仿真。 2.2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垃圾车整体的平衡。 (2)合理设计机械手的传动方式和运动方式。 (3)机械手抓物体时的受力情况的计算。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机械手的设计应该满足上下运动、旋转运动、前后移动、手爪的张合等运 动功能。 (2)设计中尽量避免机构中过多的磨损。 (3)采用合适的材料,对于整体结构控制在一定的长宽高范围内,以减轻机械 手的自重。 3 (4)机械手有足够的力夹起垃圾,对于大型的垃圾有足够拉力拉起垃圾。 (5)利用运动仿真还原机械手的工作情况。 3 研究的方案及措施 3.1 轻型垃圾车机械手的总体方案 该方案结构图中包括 1 万向轮,2 手拉杆,3 车厢,4 拉杆,5 升降液压缸,6 摇杆,7 机械手,8 转盘等组成。主体运动靠 8 转盘,4 拉杆,6 摇杆在两个 5 升降 液压缸的作用下带动,完成机械手的上下、左右、前后、升降运动。依靠 8 转盘的各 方向自由运动带动各部件灵活转向与定位,完成左右、前后运动。升降液压缸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