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监测课程设计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校园空气质量监测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班级:班级:1111 环境环境 1 1 班班 姓名:姓名: 组员:组员: 目录 1、监测背景 2、监测目的 3、优化布点 4、监测计划设计 4.1 检测项目 4.2 采样时间及频率 4.3 采样方法 4.4 样品的运送保存 4.5 检测方法 5、数据结果和处理 6、综合评价 7、收获和体会 8、参考资料 1、监测背景 湖北工业大学坐落在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江城武汉。主校区位于武昌南 湖之滨,校园总占地面积 1675 亩,校舍建筑面积 84 万平方米,地处武汉南湖之 滨,有着良好的地理位置,校前有如护城河
2、般的巡司河环绕。 整个校园的建设和绿化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树木也已成林成片。 从整体上看, 校园景观和绿化缺乏文化底蕴和校区的特色,在整个校园的绿化上显得绿量不 足,美化不够。尤其是主入口桥梁,显得过于简陋,巡司河未经治理,污水流淌, 栏杆破损,杂草丛生,加之最近校园内正大肆整修改建,更显环境欠佳。 基于我国城市空气以煤烟型污染为主的现状,现用 SO2、 NOx 和 TSP 三项主要 污染物指标计算空气污染指数,表征空气质量状况. 2、监测目的 1、 根据布点采样原则, 选择适宜方法进行布点, 确定采样频率及采样时间, 掌握测定空气中 SO2、NOx 和 TSP 的采样和监测方法。 2、根据三
3、项污染物监测结果,计算空气污染指数(API),描述空气质量状 况。 3、通过实验及计算直观的反映出湖北工业大学校园的空气质量,掌握环境 监测的基本方法。 4、培养我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3、优化布点 根据学校的各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和结合校园各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及我校 的地形、 地貌、 气象等条件, 我们组的采样点布设方法采用的是功能区布点法 (由 于校园分为多个功能区:主要以教学区、活动区为主) ,采样点的数目是 4 个, 它们分别是草莓园、资源与环境学院、2 栋教学楼、西区路口。 采样点平面布设图如下 4、监测计划设计 4.1 检测项目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空气采样器为
4、双路,可同时采集二氧化硫和氮氧 化物)、TSP 4.2 采样时间及频率 12 月 10 日,11 日,12 日进行采样、测定样品 每天 8:00-9:00,12:00-13:00,16:00-17:00 三个时间、 三个指标都要在 4 个点取样(统一时间取样) ,每组一天 36 个样(2 组时间错开,注意错开下课 高峰期) ,取 3 天 4.3 采样方法 4.3.1 SO4.3.1 SO2 2的测定(四氯汞钾溶液吸收的测定(四氯汞钾溶液吸收- -盐酸副玫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4.3.1.14.3.1.1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空气中 SO2被四氯汞钾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二
5、氯亚硫酸盐络合物,此 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发生反应,生成紫红色的络合物,根据其颜色 深浅,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为 575nm 处进行比色测定。 4.3.1.24.3.1.2 实验仪器、设备实验仪器、设备 1大气采样器(流量 01L/min)。 2多孔玻板吸收管。 3具塞比色管。 4分光光度计。 4.3.1.34.3.1.3 实验试剂实验试剂 1、 0.04mo1L 四氯汞钾吸收液:称取 10.9g 氯化汞(HgC12)、6.0g 氯 化钾和 0070g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 一 Na2),溶解于水,稀释至 1000mL。 此溶液在密闭容器中贮存,可稳定 6 个月。如发现有沉淀,
6、不能再用。 2、 2.0gL 甲醛溶液: 吸取 3638甲醛溶液 1.1mL, 用水稀释至 200mL, 临用现配。 3、6.0gL 氨基磺酸铵溶液:称取 060g 氨基磺酸铵(H2NSO3NH4),溶解 于 100mL 水中,临用现配。 4、碘贮备液(C1/2I2=0.10mol/L):称取 12.7g 碘于烧杯中,加入 40g 碘 化钾和 25mL 水,搅拌至全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 1000mL,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5、碘使用液(C1/2I2=0.010molL):量取 50mL 碘贮备液,用水稀释至 500mL,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6、2gL 淀粉指示剂:称取 0.20g 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慢慢 倒入 100mL 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澄清,冷却后贮于试剂瓶中。临用现配。 7、碘酸钾标准溶液(C16KIO30.1000mo1L):称取 3.5668g 碘酸钾 (KIO3,优级纯,110烘干 2h),溶解于水,移入 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 至标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