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目 录录 目 录 1 摘 要 3 第一章 设计内容简介 4 1.1 目的 4 1.2 设计概述 4 2.3 设计原始资料 5 第二章 锅炉型号和台数的选择 6 2.1 热负荷计算 6 2.1.1 锅炉房的最大计算热负荷 6 2.1.2 平均热负荷 Qpj 7 2.1.3 全年热负荷. 8 2.1.4 负荷汇总 9 2.2 锅炉型号及台数的确定 9 2.2.1 锅炉型号选择. 9 2.2.2 燃料种类的确定及校核 10 2.2.3 锅炉型号及台数的确定 10 第三章 水处理设备的选择及计算 11 3.1 水质资料的校核。 11 3.2 排污率及相对碱度的计算。 11 3.2.1 锅炉排污率的计
2、算。. 11 3.2.2 锅水相对碱度计算. 13 3.2.3 各种水量及排污率计算汇总 13 3.3 水处理任务的确定 14 3.3.1 软化系统的确定及设备选择计算。 14 3.3.2 再生系统的确定及设备选择计算。 16 3.3.3 除氧方式的确定及设备选择计算。 17 第四章 汽水系统的确定及设备选择计算 18 4.1 给水系统的确定及设备选择计算 18 4.1.1 系统确定:. 18 4.1.2 设备的选择计算。. 19 4.2 凝结水系统的确定及设备选择计算。 20 4.2.1 系统确定。. 20 4.2.2 设备选择计算。. 20 4.3 蒸汽系统的确定及设备选择计算。 21 4
3、.3.1 系统的确定。. 21 4.3.2 设备选择。. 21 4.4 排污系统的确定及设备选择计算 21 4.4.1 系统确定。. 21 4.4.2 设备的选择计算。. 22 4.5 汽水系统主要管径的计算。 22 第五章 引,送风系统的确定及设备选择计算。 24 5.1 系统的确定 24 5.2 燃烧计算 24 5.2.1 理论空气量的计算. 24 5.2.2 理论烟气量的计算. 25 5.3 锅炉运行效率的确定 27 5.4 耗煤量计算 27 5.4.1 蒸汽锅炉小时吸热量. 27 5.4.2 耗煤量的计算. 28 5.5 冷风量的计算 29 5.6 烟气量的计算 30 5.6.1 锅炉
4、尾部排烟量的计算 30 5.6.2 省煤器出口至除尘器入口间排烟量的计算 30 5.6.3 引风机处烟气温度的计算 31 5.7 风道、烟道断面尺寸的确定 32 5.8 烟囱高度及断面的确定 33 5.8.1 烟囱高度确定的原则. 33 5.8.2 烟囱高度和断面尺寸计算 33 5.9 消声器及除尘器的选择计算 34 5.9.1 消声器的选择. 34 5.9.2 除尘器的计算与选择. 34 5.10 吸气风箱的设计 35 第六章 运煤、除灰渣系统的确定及设备选择计算 36 6.1.烟量及灰渣量的计算 36 6.1.1 锅炉房最大小时耗煤量 36 6.1.2 锅炉房最大负荷季节时平均小时耗煤量
5、36 6.1.3 最大负荷时昼夜耗煤量 38 6.1.4 年耗煤量 B0 38 6.1.5 锅炉房最大负荷时小时灰渣量 G 38 6.1.6 锅炉房最大负荷季节时平均小时灰渣量 Gpjmax 39 6.1.7 最大负荷时的昼夜灰渣量 Gzymax 39 6.1.8 年灰渣量 G0 39 6.2 运煤除灰方式的确定 39 6.3 运煤系统的输送量及输煤设备的选择计算 40 6.3.1 输煤量. 40 6.3.2 设备选择. 40 6.4 出渣设备选择 40 6.5 煤场和渣场面积的确定 40 6.5.1 煤场面积. 40 6.5.2 渣场面积估算. 41 第七章 汇 总 42 7.1 锅炉房设备
6、明细表(表 12-7) . 42 7.2 设计主要附图 43 文献文献摘要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站锅炉燃烧优化中的应用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电站锅炉燃烧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电站锅炉的运行面临降低运行成本与降低污染物排放的双重要求,高效低污染的 优化决策问题日益引起关注.由于锅炉设备结构庞大,运行条件复杂,燃料性质多 变等因素,建立电站锅炉排放特性的函数模型难度极大,为满足锅炉高效低污染 燃烧优化研究的需要,该文借助优化燃烧特性试验数据,建立了电站锅炉热效率 与 NOx 排放的响应特性的神经网络与解析函数的混合模型.文中使用了非函数形 式的响应模型,燃烧优化采用了十进制遗传算法.优化数值解表明,该方法可针对 锅炉热效率和 NOx 排放的不同优化目标,给出可行的调整各风门开度等操作量的 优化控制方案. 期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年卷期:2004,24(4) 锅炉结构和型式对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影响的试验锅炉结构和型式对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影响的试验 利用不同炉型和燃烧器型式锅炉 NOx 排放浓度测量数据,分析了锅炉结构和燃烧 器型式对 NOx 排放浓度的影响.“W“火焰锅炉 NOx 排放浓度最高,其次